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4)

文艺要繁荣,没有宽松的环境不行,应该使文艺工作者有充分的创作自由;文艺要繁荣,没有必要的条件也不行,应该为文艺工作者提供适当的物质保障,这一切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唯物辩证法有一条基本原理:外因只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文学艺术要真正搞上去,归根结底要靠文艺工作者自身的艰苦努力。如果文艺界自己不争气、不作劲,外部条件再好,也创作不出震惊当世、流传千古的佳作,也迎不来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春天。

《齐心合力繁荣文艺——在天津市委、市政府召开的文艺创作座谈会上的讲话》(1986年6月28日)

塌不下心来吃不了苦,就出不来名篇和巨著。

过去,阶级斗争为纲,政治运动频繁,不少作家、艺术家受到冲击,很难静下来、坐下来进行创作。现在大环境好多了,但文艺界有不少人在公关、包装上花的功夫太多,在潜心创作上花的精力太少。一部优秀的作品是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进行构思、研究、写作的。塌不下心来吃不了苦,就出不来名篇和巨著。现在浮躁感充斥我们国家,不止是文艺界,各行各业、上上下下,都想来快捷的、捡便宜的。毫不夸张地说,浮躁感已经演变成一种通病。

出不来精品,是不是还有别的原因呢?我想,看一个体制、一个政策、一个领导好还是不好,最大的一条,就是能不能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能不能把各方面的潜能发挥出来。我们写文章顾虑很多,面面俱到,穿鞋戴帽,光光溜溜,油油滑滑,攥也攥不住,摸也摸不着。我们很多节目也是这样,总是瞻前顾后、左顾右盼。冯骥才(当代著名作家、学者,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等几个人弄《宰相刘罗锅》的时候,我看了感觉不错,就告诉他们,先找个胆大的电视台放,一天放两集,越快越好。放完了老百姓都说好。我说,这个时候谁说不好谁就是和珅,结果谁也没出来说不好。外国人拍电影、电视,卖不了座,赔了钱,是因为自己的本事不大。中国一部电影、电视要是花上几千万甚至于一个亿,最后审片没通过,这钱找谁要去?所以这是个很大的问题。我相信中国的作家、艺术家是有本事的,是一定能够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好作品的。关键是如何提供一个潜心创作的环境?如何把大家的潜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这是需要广大文艺工作者自身奋斗的事情,也是需要各级领导认真研究考虑的问题。

《看望政协文艺界委员时的讲话》(2002年3月7日)

有的作品像时装一样过几天就不“时髦”了,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理论功底。

要出好的作品,就必须学习。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和研究事物,指导自己的创作。我过去讲过这样的话,有的作家的作品,之所以给人的印象不深,之所以生命力不强,有的像时装一样过几天就不“时髦”了,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理论功底。大家都知道,世界上许多伟大的作家,同时又是思想家。要学习知识,包括历史知识、社会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等。要紧紧地贴近群众,了解群众,贴近生活,了解生活。生活是一切创作的源泉,一切作品都来源于生活。要不断地磨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功夫不负有心人。只有这样,才会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好作品来。

《在全国青年作家会议上的讲话》(1991年5月26日)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