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要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大自然是慷慨的,它给了人类种种生存与发展的条件;大自然是苛刻的,它对无节制的索取必然给予无情的报复。历史发展到今天,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空前提高,破坏自然的能量也日益增大。尊重客观规律,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全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建筑师的神圣职责。
《在国际建筑师协会第二十届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1999年6月23日)
和谐共存,协调共进。
中国的“和”的思想传播到世界特别是欧洲后,受到了许多思想家的重视和推崇。早在17世纪初,英国学者罗伯特?勃顿就在其著作中称赞中国人“和平而安静”。上个世纪
20年代,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在他的《中国问题》一书中写道:“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这些品质中我认为和气是第一位的。”这种品质“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类似的看法还有很多,比如在德国学者莱布尼茨的《中国新事萃编》、法国学者伏尔泰的《风俗论》以及当代英国学者汤因比的《历史研究》等著作里,都有这方面的阐述。由于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当今时代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联系更趋紧密,世界的面貌更加快速多变、复杂多样,不同文明之间相互交融又相互激荡,不同利益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摩擦,人对自然的索取越来越多,人与自然的矛盾也越来越尖锐。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临着如此众多的共同问题和挑战,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凝聚了越来越多的共识。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和谐共存、协调共进更加受到全人类的普遍关注。如何努力克服工业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社会弊端,创造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如何妥善处置经济与社会、人口与生态、资源与发展的关系,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有效化解各个国家、各种文明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冲突,保持世界的和谐与安宁;如何以人类的共同利益为价值取向,解决各种全球性问题,这些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必须深入思考、认真对待的现实课题。了解中国的“和”的思想,可以为思索解答这些课题提供有益的启示。
《和睦相处和谐共进——在英中贸易协会举行的欢迎午宴上的演讲》(2002年5月28日)
人不能违背规律、改造规律,但人可以认识规律、掌握规律、运用规律。
无视自然规律,片面夸大人的力量,是唯意志论;听任自然摆布,否定人的能动作用,是宿命论。人不能违背规律、改造规律,但人可以认识规律、掌握规律、运用规律。
《关于我国水的几个问题——在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1998年10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