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小步不停步,少走弯路回头路(3)

从整个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来讲,从建立经济新体系的意义上讲,毫无疑问,改革具有革命的意义和性质。但由于我们的改革是建立在自己取得政权的基础上,不涉及一些根本问题,比如,还是我们掌握政权,基本国策没变等,在这种情况下,不能用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方法。因此,改革在方式上,表现为渐进性、改良性。所谓革命具有质变的意义,但现在的改革这种质变是通过改良的方式逐渐来完成的。这就是取得政权和未取得政权的根本区别。自己取得政权后,仍把任何暴力破坏看成是革命的性质,就等于破坏自己。现在不是还提改革是一场革命,是第二次革命嘛,这就是说改革体现了革命性。所以要把改良和革命的关系讲清楚,不然会让别人误解。人家会说你讲改良性是什么意思。我讲过,就我国目前形势看,就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看,就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要求来说,我们的改革必然表现为渐进性、同步性、迂回性。所谓渐进性,就是事物发展的量与质的关系,一定要从量变、渐变到突变、质变。所谓同步性,就是事物相互之间的横向联系与制约,这一点很重要,不承认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制约,而想用某一招就使全局有所突破,这在某一时期、某一方面上可以,但在整体上、比较长的时期里就不存在、不成立。所谓迂回性,就是有时为了前进,先停一下,或后退;为了走直路,先走弯路;为了快先慢;为了进攻先防御,也就是波浪式前进。不知迂回,一个劲地进攻,就是毛主席批评的“鲁莽家”。我讲过,同步协调、综合治理可能是我们国家当前值得研究的带有根本性的大政方针。不注重协调,孤立地突出某个方面,而又着急贪多、求快,毫无疑问,一定是主观唯意志论,国家肯定会出问题。所谓着急、积极,真积极应该表现在对客观规律的充分了解、认识和掌握上,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不顾客观规律,瞎着急,最后一定是蛮干。很多事情按客观规律办,看上去是慢了,但实际是快了。相反,有些事情违背客观规律,看上去热热闹闹,很快,但实际却造成破坏,反而慢了。我们要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不断地、逐步地、潜移默化地给人这样一个印象和认知: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遵循规律、探索规律,而不能离开规律,更不能去创造规律。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在领导过程中,都要不断提醒大家:一定要尊重客观规律,否则,要受到惩罚。

《关于调查研究工作的谈话》(1988年11月21日)

经济上的贪多求快,政治上的运动方式,思想上的唯意志论,使我们吃了很大苦头。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