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克制(3)

这种隐秘的城府很深的欺骗在国家发生大动荡、出现激烈的党争和内战时就有了蓬勃发展的机会。当法律失去了尊严和效力,连最清白无辜的人都难以自保的时候,多数人为了个人安危便见风使舵,做起了墙头草,对占上风的任何党派阳奉阴违。显而易见,伴随着这种伪诈品质的还有冷静坚毅的态度和决然果敢的气魄。就像死亡要经过某种鉴定才能确认一样,伪诈运用成功也需要足够的勇气。但不可忽视的是,某些时候或许它可以调和对立派别之间的矛盾,但它的害处也是相当明显的。这种敌意恰恰是伪诈赖以生长的土壤。

要想不被人利用,最好的办法就是抑制那些不怎么强烈和狂放的激情。最受人们推崇的节制、庄严、审慎和中庸,不太可能对人造成危害。单纯、简朴、勤勉和节约,具有原初的朴素光泽,让人觉得亲切,这是和缓而长久地进行自我克制的结果。正是由于这种和缓而长久的克制,那些生活安静简约的人培养了非常优美和典雅的行为。这种优美典雅可能不那么光彩夺目,但未必比议员、政治家或者英雄豪杰的雄才大略逊色多少。

通过上述几个方面对自我克制的性质的探讨,这里无须再对这种高尚的美德进行半点赘述。我现在只想探讨:随着激情种类的不同得体的程度也有所不同,这种得体,是作为一个有正义感的旁观者所感受到的和赞成的。人们相信,某些激情过分一点比不足更让人觉得舒服,并且这种激情达到的得体程度比较高,甚至可以说它更接近于过分而不是不足。而另一些激情,则恰恰相反,人们更喜欢它的不足,也就是说这种激情达到得体的程度比较低,换言之,它更趋近不足而非过分。

旁观者最容易认同趋于过分的激情,而趋于不足的则需要一些时间。因为,前者是现实的感受,它合乎了当事人的心意,容易被旁观者觉得得体;后者则是不符合当事人心意的那种激情,不但不易被旁观者认可,甚至还让人觉得讨厌。现在这一点可以被看做一个普遍准则,用少数的几个例子就可以证明——在我的考察范围内,还没有发现一个例外。

尽管有时候会显得过分,但仁爱、慈悲、友情、恭敬、天伦之乐等各种情绪都有助于加强人群之间的团结。我们可能抱怨这种感情太过分,但仍会以同情而和气的心态来对待它。那些过于强烈的感情让我们感到遗憾而非厌恶。很多情况下,那些产生这种感情的人会觉得放纵它们是多么令人快乐和兴奋啊!当然在很多时候,这种感情被投向了那些不知道感恩的人身上,这往往让感情的施与者变得恼羞成怒。不过,尽管如此,一个善良的人也会对他表示极大的同情,同时对那些麻木不仁和不懂得知恩图报的人感到愤怒。相反,我们把那些因感受不到别人的痛苦而麻木不仁、无动于衷的人归入感情不足的那一类,他们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他们。正因为如此,他得不到任何人的友谊与亲情,当然也就享受不到人间最可贵、最快乐的那种感情。

愤怒、怨恨、妒忌、仇恨等感情的过分比不足更让人感到不舒服,因为它造成了人们之间产生隔膜,阻碍人群之间的各种联系。如果一个人这类感情太丰富,不但会招致别人的憎恶和诅咒,就连自己也会觉得卑鄙无耻。相反,缺乏这类感情虽然算不上完美,却往往不会受到人们的苛责。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