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没有阶级意识,但潜伏了阶级风暴(1)

真理往前一步,即是谬误。这是列宁的名言。

墨子为穷人说话,向王公大人大声疾呼,希望穷人们能有一个正常、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那墨子是否就是穷人的代表,或者,墨子是否就是被统治阶级的代表?

先来听听一些评论:

“阴阳、名、法、儒及道德各家,皆代表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而仅墨子一家代表被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墨家便弥漫下层,为被统治阶级代言。”——党晴梵《先秦思想史论略》

而墨子是直接站在劳动人民一边。——《匡亚明教授谈墨子》

墨子的人类观点实质上是阶级论。这一思想是以《尚贤篇》为张本。所谓“尚贤”即尚国民阶级的资格,并坚持着国民阶级的立场以反对氏族贵族。——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

(以上引文,转自蔡尚思先生主编的《十家论墨》)

事实如何?翻开《墨子》,也许我们会有些不同的看法。

《墨子》全书,现存五十三篇,其政治伦理思想,主要集中于《尚贤》、《兼爱》等二十四篇和《法仪》四篇,及《耕柱》五篇。细读这些篇章,若探究墨子立论的出发点,这出发点依次应为:天下、国家和百姓(人民),贯穿这三者的,是义。——在墨家词典里,义、利相等。义:利也。(《墨子·经上》)

墨子的总体思想,一言概之,就是: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天下,是墨子思考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载体和客体。

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法仪》

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也。——《辞过》

天下之乱,若禽兽然。——《尚同上》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兼爱上》

此仁者之为天下度也,既此若矣。——《节葬下》

言必称天下。《墨子》全书诸篇,找不出天下字眼的,没有,而且都是提纲挈领、万语归宗之语。如果说天下在墨子的表述中,多少有些抽象、空泛,那落实到现实、具体层面,这第一层,就是国家。

《非攻》主要出于国家的考虑,自不待言。《七患》开宗明义,“国有七患”。《尚贤》:“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节用》开篇语:“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尚同》虽以天下为论述目标,却以国家为天下之实际构成,“以天下之博大……故画分万国”。即使是“僈差等”(荀子语)的兼爱,也以国家为立足点之一,所谓“视人国若己国”。(《兼爱上》)

从上所叙,可以看出,墨子,首先是个以天下为己任者;其次,是个泛国家主义者(既非鲁国主义者,也非宋国主义者),百姓人民,排在天下、国家的后面。墨子“三表”说之一,“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国家、百姓、人民依次并列——顺带说一下,先秦时所谓百姓,不同于今日,“是贵族的通称”(见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一编》第139页),春秋战国之际,百姓逐渐庶民(人民)化,但区别仍在——正是墨子思想的客观反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