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悟实相

在修行人的这个群体中,有些人在修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宗教体验,原因就在于他有颗单纯的心。古人云:“直心是道场。”

单纯的人没有诸多的宗教名相,他们也不愿看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而只会从文字或者某种东西中感受到一种精神的东西,而这种精神才是宗教最珍贵的内容。

这就像一些女孩子年轻的时候很容易被一些外现所迷惑,比如这个人长得很漂亮、很有情趣等等。当她上了一定的年龄,有了一定的阅历之后,就不注意这些了,因为那时她就有了一种直观的智慧,她可能更关注一个人的本质。

有些人明心见性之后,在修行的过程中就会从里向外渗透出一种喜悦,哪怕某种外现的东西有时候可能会影响你的情绪,那个情绪只不过是一种表面的东西,你内心中的喜悦很快就会把它冲淡。那诺巴有一个很好的比喻,他说,明心见性之后,就好像把一棵大树的树根斩断了,那妄念的树枝肯定会枯萎的。

那诺巴说的那棵大树就是思维之树、轮回之树。虽然树根被斩断之后大树仍然活着,但是它会慢慢枯萎。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明白心性之后,他的那棵思维之树、轮回之树就会慢慢枯萎,这个枯萎的过程也许是漫长的,但是在此过程中他会变得越来越稳定,越来越明白。因为这时候好多习气就被清除掉了。有的人也可以不经过这个渐修的过程,就顿悟顿证,即开悟和证道是同时的,比如成就者奶格玛。

但很大一部分人清除习气的过程是很漫长的。古代的八十四个大成就师和后来的成就者之中,有的就用了十二年的时间来清除习气。之后,他们证悟的那种光明才会真正照耀他的人生。所以,有个关于八十四个大成就师的普遍说法就是:“十二年后,他们得到了大手印的究竟证悟。”也许,这十二年,跟人的生命规律有关。

刚开始清除习气时需要闭关,但是单纯的闭关还不够,闭关的目的是为了让那个东西稳定,但稳定之后还没达到完全彻悟,还需要到生活中去修,去磨炼心性,去看看自己是不是能在事上也打成一片。如果没有生活中的“修”,那么他的成就就不究竟。

比如说慧能,当他开悟了之后,明白了之后,舂米的时候就是一个保任的过程,五祖为他讲《金刚经》就是一个印证的过程,并且给他进一步地开示心性。之后,他在猎人堆里待了十多年,这十多年既是保任的过程,也是磨炼心性的过程。十多年过去之后,他的证悟就非常稳定了,世上的任何境界都不能改变他本有的那种明空智慧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