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的系统性使我们能通过彼概念来理解此概念的一个方面(比如以战争来理解争论),但这一系统性也必然会隐藏此概念的其他方面。在让我们聚焦于某一概念的某一方面(比如,争论的战斗性)时,该隐喻概念也会阻止我们注意概念中与该隐喻不一致的其他方面。比如,在激烈的争论中,当我们正全神贯注攻击对手的立场,辩护自己的立场时,我们可能忽略了争论中合作的特点。某个与你辩论的人也可被视为给予你他的时间——一种宝贵的商品——意图达成相互理解。但是当我们全神贯注于战斗的一面时,我们经常看不见其中合作的一面。
一个更为微妙地反映隐喻概念如何能够隐藏我们经验的某个方面的案例,可以从迈克·雷迪所称的“管道隐喻”(conduit metaphor)中得到体现。雷迪发现我们关于语言的语言大致是通过以下几个复杂的隐喻来建构的:
思想(或者“意义”)是物体。语言表达是容器。交流是发送。
说话者把思想(物体)放进语言(容器),并(顺着管道)传送给听者,而听者会从语言(容器)中提取思想(物体)。雷迪通过英语中的100多个表达证实了这一点,这些表达占了我们用来谈论语言的语言中的至少70%。比如下面这些例子:
管道隐喻
向他阐明这个想法非常难。我给你出了那个主意。你给了我们理由。我的想法难用语言表达出来。一有好想法,就要立即形诸文字。尽量做到言简意赅。
你不能只是简单地用老办法把这些想法凑成一个句子。
意思就在话中。不要词不达意。他的话毫无意义。这个介绍充满思想内容。你的话显得很空洞。这句话没有意义。这想法被长篇大论所掩盖。
在这些例子中,更不容易看到有什么东西隐藏于隐喻之中或者甚至根本看不到有隐喻存在。人们思考语言的方式就是如此常规,乃至有时人们很难想象这与实际不符。但是如果我们看到“管道隐喻”所蕴含的意义,我们就能看到这种隐喻是如何隐藏在交际过程的方方面面。
首先,“管道隐喻”这种“语言表达是意义的容器”的说法意味着词、句本身有意义,独立于任何情境或说话者。该隐喻的“意义是物体”这部分则意味着意义独立于人们和情境而存在。“语言表达是意义的容器”的部分也意味着词有意义,同样独立于任何情境和说话者。在语境差异并无大碍以及会话参与者都以同样方式理解句子的情况下,这些隐喻在很多情境下都是恰当的。这两种蕴涵通过以下这样的句子中体现出来:
意义就在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