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力量归根到底是生活的力量(3)

有心的读者从书里找不到现成的答案,却可以提出高明的问题。《激荡三十年》采用的是编年体,但是并没有丧失《光荣与梦想》式的宏大视野与《大败局》式的微观洞察,于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它的体例还涵括了关于中国企业的纪传体。书的后半部分或许显露出些许的凌乱与含混,惶然与失措,但这正是因为我们距离自己所处的时代还站得太近,望得太低。所以我们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收集资料、客观观察、冷静反思。这或许是作者未来可能的着力方向。

我们都应该读读企业史。一个现代国家的兴起必然是市场经济的兴起。一个现代社会的勃发必然是市场经济主体的勃发。只要启动了经济发展这个开关,固如坚冰的政治体系和文化观念必然会悄然改变,这是一个相互影响和平衡的过程。当代史则应当而且必然包括企业史。从这个意义上说,明智的政府应该用良好的制度设计让企业家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实现实业强国,有抱负的企业家应该让自己事业的生长与国家的成长同步,而我们应该弄懂:我们到底能够为世界贡献怎样值得尊敬而富有价值的历史体验、经济智慧、管理思想乃至先进的商业制度?30年来,所有中国人在中国做了什么、正在做什么、还需要做什么?这是中国企业的往事,是我们国家的历程,也是属于我们所有人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上卷)》,中信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下卷)》,中信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

本文发表于《南方都市报》2008年3月30日B17版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