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那正是我们的暗号(1)

庞溟叫我给他的第一本书写序,这让我很欢喜,也很惶恐。写序是大事,本该找更合适的人,比如看着他成人的长辈,或者给了他教诲的师尊。但他把这光荣的任务交给我,想必是考虑到他与我文字相交多年,书里许多文章也是经我之手发表在报纸上的,由我来谈谈他的文章,也是可以的罢。

六年前,我到《南方都市报》编《阅读周刊》,最头疼的是找不到合适的作者。后来认识了庞溟,有一次在网上聊起读书这件事(那时候,我和他似乎尚未见过面,除了书,也没什么别的话题可聊;可是现在我们俩成了老友,最大的话题仍然是书),我们说起对国内读书界(如果真有这么一个“界”的话)的不满。聊天的结果是我约他写了《我们要的是怎样的读与评》这篇文章(见本书代跋)。

这个题目几乎就可以概括这本书了。在里面,你可以看到庞溟是怎样去“读”和“评”一本书的。无论是读书还是作文,我都是作汗漫游,他则是运用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论,引用、概括、拆解、分析、总结、深化,一步接着一步,就像照着GPS指示开车,收获自然比我多。用他自己的话说,“方法论绝不会背叛你,它是逻辑,是思维,是意识,是习惯”。这当然与他受到的学术训练有关。要知道,他本科学的是金融专业,硕士阶段分别读了经济学与社会学,博士论文则是把房地产研究、财政税收、政治与历史分析等等和计量经济学结合起来。

但求学经历给他的最大影响,我以为是培养了庞溟不尚玄虚、经世济国、理性主义的阅读取向。这本书的前两辑“当我们谈论中国时都说些什么”“经济学的力量归根到底是生活的力量”,评论的分别是社会学和经济学的书籍。根据我的认识,在国内喜爱读书的年轻人里,爱好文艺的小清新所占比例甚高,醉心历史的固然有,已经少很多了,至于以社会学、经济学为主要取向的,那简直可以忽略不计。我不是批评某种阅读趣味,这是既蠢又蛮的,因为读书本来就是自适其适的事,选择读书就是值得高兴的事;我只是希望有更多人知道,读书不仅可以让你从现实之中暂时抽身而出,坠向迷离之境,它也可以让你更容易看穿被某些人鼓吹的假象,让你更清晰理解周遭的一切怪异之事,而读书本身,则会成为关怀社会、参与现实、改变时代的一种方式,一种最简便的方式。

但是,请不要误会我的意思是那些“无用”的知识应该被我们抛弃。绝对不。我指的是数学、量子物理、天文学、进化论和科学史等等科学技术知识。如果说不了解社会学和经济学就无法理解我们所在的这个社会的话,那么不了解这些科学技术知识,你就无法理解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这就是第四辑的题目“科学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意思。但读者对后者的漠视更甚于前者;顺便说一句,作为曾经的报纸读书版的编辑,我认为读者的这种漠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媒体的漠视造成的,媒体对此负有不少的责任(近两年科学松鼠会的兴起稍微改变了这种窘境,但也没好多少)。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