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者群体与社会治理(17)

中等收入者群体的财产和收入都不算稳定;再者,中等收入者群体的经济也是相当脆弱和敏感的,事实上许多中下中等收入者群体的生活并不像媒体说的那样稳定舒服,这种焦虑与矛盾的心态时常伴随着中等收入者群体,所以中等收入者群体所面临的失业压力是最大的社会问题。

(2)中等收入者群体参与城市社会治理的政策建议

为了让中等收入者群体在社会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当好“社会稳定器”,就需要政府部门在制度设置、政策引导、治理模式转型和公共服务体系改革等方面考虑到中等收入者群体的实际需求,为中等收入者群体参与社会治理,行使公民权利创造条件。那么,怎样才能让中等收入者群体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和参与者呢?下面我们将根据中等收入者群体的现状和社会治理的实际需求给出几点政策建议。

①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切实增加中等收入者群体的财富。

要为中等收入者群体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保障这个群体的合法权益,增加他们的财富在社会总体中的比重,为他们更好地参与社会治理创造更优越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环境。“不仅要在宪法上承认私有财产合法地位,还有在全社会形成保护私有财产和激励民间创业的热情的政策氛围”(郑兴明,2007),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体制,在政治上、经济上为中等收入者群体壮大提供有力的宪政保障。以民富优先为导向,以扩大中等收入者群体为重点,以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为关键,尽快形成常态化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利益共享机制。政府可依靠倾斜政策来增加中等收入者群体的可支配收入,来刺激其消费。加强对中等收入者群体的教育引导,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综合管理能力和参政议政能力,不断引导中等收入者群体在现有政治体制框架内合理合法地反映诉求。

同时,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推动建立工资协商谈判机制,充分激活和发展工会在工资协商谈判中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由政府、工会、企业主三方代表组成的薪酬协商委员会,提升中等收入者对工资性收入的议价能力和协商能力,使更多的人可以通过劳动致富,共同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另一方面,提升公务员、国有企事业单位职工收入的透明度,清理、规范各类津贴、补贴、福利,消除灰色收入,加强对这类单位职工收入的监管和调控,促进市场竞争在调节劳动力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中等收入者群体是多元化社会中利益矛盾与冲突的天然缓冲器和自然稳定器。形成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形社会结构是改善社会治理各主体力量对比的关键。通过个人所得税制的改革来减轻工薪阶层的税负,并加大对资本所有者、富裕阶层的税收调节力度。政府应该明确提出中等收入者群体倍增的计划和目标,使中等收入者群体的规模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增长。

此外,中等收入者群体要学会不断学习,积极进行充电,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从而稳定或增加自己的收入。中等收入者群体要通过现在的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较高的技能,使自己可以精通某个领域。同时中等收入者群体自己要培养节约意识,防范不可预知的风险,使节俭和精打细算成为自己的生活策略,当然这也不是说要抑制消费,而是说要防止奢侈消费,尽量减少各种炫耀性消费。中等收入者群体要注意自己的投资,注意将风险性投资与保值性投资相搭配,从而来分散投资风险,保证自己财产的相对稳定性。

②培育良好的中间阶层主流思想文化。

中等收入者群体参与社会治理需要良好的思想文化环境做支撑。因此,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大力倡导符合中等收入者群体实际需要的中间阶层主流思想和价值观念。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