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化(2)

我们对这种现象加以考察的一44种方式是,思考人们如何组织和简化他们的环境,以创造出一种关于环境的心理模型——这种模型只强调最重要的细节。人们以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来构造类型。比如,在自然界,我们会想到狗、猫、马和鸟这样的类型。我们以前说过,鸟的类型充满着有关鸟是什么和它如何活动的重要信息。对于狗、猫等类型,也是这种情况。当然,一些鸟并不是非常符合通常和鸟联系在一起的特性。企鹅不会飞翔,但是它们会游泳,并且拥有可以像鳍一样使用的细瘦的翅膀。它们并不非常符合我们头脑中的鸟的类型。在人类世界,情况也是相同的。我们把人们类型化为一些群体,比如种群(racial group,如白种人、黑种人和东方人)、族群(ethnic group,如拉美裔美国人、意大利裔美国人)、国群(nationality group,如美国人、德国人、中国人)和教群(religious groups,如基督徒、伊斯兰教徒、犹太教徒)。也就是说,我们根据社会类型组织社会生活。我们所有人都在做出有关他人、我们自己和我们所处情境的假设。有时我们非常不正确,但是,我们的期望常常具有功能性。感知一个人的第一步是对这个人或者情境加以分类,以使之符合某一熟悉的类型。一旦你以特定的属性(如制服、枪、警棍,或者眼镜、公文包、讲义)为基础,认为某个人符合某一特定的角色(比如,一位警官或者一位教授),那么,你就会使用你有关这个角色的知识,指导同这个人以后的交往。

一旦某个人或者某种情境被划为一种类型,人们就会使用以类型或者图式为形式的有组织的一般化知识,来处理和这个人或者这种情境有关的信息,并且做出和他(它)或者他(它)们有关的决策。认知类型(cognitive category)和图式常常被互换使用。心理学家把图式界定为“一种认知结构,描述了有关一种概念或者一种刺激类型的知识,包括它的特性和这些特性之间的关系”(Fiske & Taylor,1991:8)。

刻板印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认知类型。刻板印象的心理根源、它们发生的原因、它们对于使用它们的那些人的行为的影响,和它们对于通过它们接受观察的那些人的行为的影响,在心理学和政治学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see Fiske,1998)。刻板印象是对于特定群体或者社会类型中的人们的属性的观念,是一个常见的概念。每个人都有刻板印象,或者至少知道和他人有关的刻板印象。比如,众所周知的针对犹太民族的刻板印象。它被称为反闪族主义刻板印象,以一个假定为基础;这个假定是,这个与众不同的群体是一个拥有超常成就的少数群体,在财富与能力上出人头地。人们还假定,他们能够营造复杂的阴谋,这些阴谋可以增加他们的物质财富和影响力。最后,他们被认为对外人冷淡而自成派系,自认为优越于其他所有人(Hunter,1991)。其他通过同样的刻板印象而受到审视的有在东非的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在东南亚的中国人、在中东的美国人和尼日利亚伊博人。大部分读者所熟悉的其他刻板印象对被认为劣等的人们加以贬损。比如,大部分美国人都熟悉美国的种族主义,它是由于对非裔美国人所持的否定的刻板印象而形成的。刻板印象并不限于对人格特质的描述(比如,“德国人是尽职尽责的和吃苦耐劳的”),也包括所有的个人属性(身体的、情感的、视觉的或者行为的),这些个人属性可以被视为那个群体的特性(比如,“德国人是漂亮的、高大的和刚强的”)。就像所有的社会类型化一样,刻板化是一种心理捷径,可以让人们对于某个人或者人们的群体有相当多的“了解”,不管这种了解是准确的还是有误差的。它可以在没有明确思考的情况下迅速地出现(Fiske,1998)。我们将在第7~9章更详细地探讨社会刻板印象。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