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能解决的都是小问题(2)

这次网购实在太成功了,以至于我很有推着空车在楼下招摇一圈的冲动。也正是因为这次网购的成功,自此便一发而不可收拾。本着给宝贝最好的原则,我很快就击败了北京市92%的淘宝用户,而被贴上重品质、国际范儿、母婴控等标签。直到我接到银行信用卡的对账单,我才被自己的豪迈吓到。

我用手机将对账单拍下来发给我的朋友,并向他表达我是多么想给我的孩子最好的物质供给。他回复我:你和你老婆开劳斯莱斯吗?

朋友的这句话倒对我启发极大。我和老婆,衣食无忧,但距离奢侈生活还有十个长征的距离。我们外面吃顿饭,如果有免费的豆浆喝也绝对不会顾忌这豆浆是不是豆粉勾兑。买衣服,有折扣一定不原价。怎么到了孩子这,就必须得最好?

或许,正是因为在精神上,我们还不确定自己能给孩子什么,于是我们努力在物质上给予孩子更多。有种观点,“物质贵养、精神贱养”是中国新时代父母的某种误入歧途。物质上,溺爱、包办;行动上,限制、命令;精神上,俯视、发泄。于是,子女成了宠物,失去了作为人的主体意识,而正是因为来自于父母自视甚高、大刀阔斧的包办,而失去了对于子女作为人的起码尊重。我们甚至不去问:你需要吗?你喜欢吗?

我甚至认为,给孩子物质上最好的,是某种精神代偿。因为其他方面我未必能做到更好,钱花了,东西摆在那里,你喜欢不喜欢,对你能够起到怎样的作用,已经退到了作为父母豪迈支付的背后。于是,我们是不是就有足够的理由,以为赚钱买最好的为借口,堂而皇之地将自己更多地投身陪伴孩子之外的生活中去?最多的借口是工作,即便只是去和同事喝酒、k歌、打台球、开生日趴。

有句听起来就显得很张狂,但是仔细琢磨确实有道理的话——这个世界上最好解决的问题是花钱能解决的问题,不是吗?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