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先生温和地招呼宾客,大部分时间都握着摄影机,让大家对着镜头说话。他很安静,并不只是悲伤,而是个性上的体贴。
是她会嫁的男人。我这么想。
也是她会舍不得离开的男人吧。
以往朝夕相处的时候,偶尔聊过对爱情的憧憬。像她这样心细的女孩,是否也受过爱情的伤?如果当年不曾断了联系,后来的她会怎么说呢?
之前在另一个朋友的追悼会上,也有类似的感觉。一起工作多年、非常熟稔的朋友,在众人的追悼中却变成一个陌生的人。愈多人讲话,就愈陌生。最后像是多重分割的影像,彼此的描述充满裂痕,根本无法兜拢。
或许每个人都有只让某个人看到的某个部分吧。并不是虚假或隐藏,有些面向只能在适当的机缘和频道上被认识。
家人、感情、自我……生命中最深刻的历程,我想我只要听见这些面向的任何片段,就能把记忆中的少女和后来的她连接起来,但我们没有机会听见。最重要的个人历史,只有她自己知道。在追悼会上对着老公手中的镜头说话的人,不会是我们过去的爱人,愈是刻骨铭心的愈不可能出现,而愈是私密的事,愈不适合公开陈述。
于是,一个人最深刻的部分注定只存在于相应关系人的心中,那是一种专属的、无法分享的历史。一个人最让我们怀念的部分,是只与我们共同经历的部分,别人无缘认识这一个她,如此专属的感觉形成彼此之间独特的联结。
追悼会那天晚上,一个爱情触礁的女孩告诉我,自从她看见男友过去的情书,始终耿耿于怀,无法理解男友为什么有她不认识的一面。她觉得男友内心留有某些部分,只与前女友共享,自己被排除于外,她分不清哪一个才是真实的他,所以非常难过,不断地挑衅争执。我静静听着,不想搬弄任何哲理,只把追悼会上的感受与她分享。她沉默片刻,接着谈起她祖母的丧礼,然后她说:“我想我懂了。”
人当然有某种真实,但并不等同被任何人认识的真实,因为其中还牵涉彼此的投射与互动。如果能体会如此流动的人性,容许伴侣有自己无法触及的部分,感情的空间应该会宽广许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