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年前的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一寸山河一寸血的中国全民抗战终于以完全的胜利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最惨烈的死亡与毁灭的汇集”,至此落下沉重的大幕。
由是,中国确定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自8月15日日本天皇颁布不提投降半字的停战诏书以来,庆祝活动至此达到高潮。举国连续庆祝3天,汽笛长鸣,礼炮连发,笑口高张,热泪如狂,河山再造,日月重光!
这一时刻,属于中国也属于整个正义的世界。抗日战争胜利之日,即第二次世界大战争结束之时。从华盛顿到伦敦,从堪培拉到莫斯科,欢笑、眼泪、歌舞、游行、亲吻、拥抱、帽子翻飞……象征胜利的V字手势和旗帜,舞动在大街小巷。
对2日东京湾“密苏里”号战舰上,九国共同接受日本投降的仪式,日本报纸描述道:“天空黑暗,飞着数百只鸟”;美国《纽约时报》却看见:“签字仪式结束时,太阳破云而出,犹如为饱经战争蹂躏的世界带来了光明的希望。”
中国是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在日本投降书上签字的国家。在《大公报》记者朱启平先生的笔下:“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七十年来的奇耻大辱。这一幕,简单、庄严、肃穆,永志不忘。”他这篇传诵至今的新闻名作《落日》以这样十个笔力千钧的字作结:旧耻已湔雪,中国应新生。
一个“应”字,寄托了对国家未来殷殷期望之情。驻足21世纪的今天,回首65年来的沧桑巨变,当年疮痍满目烽火遍地、山河破碎如风飘絮的中国与世界,都已经在新生的道路上走出很远、很远。
历史在回望中显现价值。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9月3日逐渐拂去岁月尘埃,唤醒集体记忆,其连结中国与世界的历史指向愈发清晰。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随后的世界发展大潮中,这个纪念日也成为把中国与世界牢牢焊接在一起的一个重要坐标。
对中国而言,抗战胜利成为走向民族复兴的历史转折点。抗战胜利是中华民族四万万五千万人,不分阶级贫富,不分男女老幼,不分党派信仰,一致奋起,义无反顾,与日寇做生死的决斗而获得的,是在世界人民的支援和反法西斯同盟国的配合下获得的。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始,至1945年东京湾受降终,在这14年间,这个疆域广大,历史悠久,却因积贫、积弱、一盘散沙而自近代以来备受欺凌乃至遭遇亡国危机的国度,终于在最危险的时候发出了最后的吼声,向世界证明她“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1945年9月3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庆祝胜利》,形容日本签字投降,“在世界的历史上划了一道鲜明的红线”。同样,它在中国的历史上,也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时隔一甲子有余,古老中国已浴血重生,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现代发展中大国。今天的中国与世界的命运更加紧密相连,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既利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有利时机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面对挑战,携手应对;同舟共济,实现共赢,中国与世界在历史发展的变奏中,不断谱写新的华章。
(《新华每日电讯》2010.9.3)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