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又不是斗地主 1

我知道随着国家的繁荣昌盛,出门旅游的人一定会越来越多。旅游的人就像网游的人那样,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个隐形社会。

在这个社会里阶级清晰,等级分明,你是土鳖就是土鳖,是大神就是大神。虽然没人往你脑袋上贴标签,但是芸芸众生的舆论力量啊,你除了埋头苦旅之外,还能怎么办呢。

只是旅游者的社会风气日渐差了起来。现在饭桌上讲旅游多少都带有一种“斗地主”的心态,人人都要出张大牌把对方压下去,方显得自己大杀四方,在旅游社会等级又高一层。

之前参加过一个所谓的“殿堂级”旅游者的饭局,曰沙龙,曰聚会,曰交流。看着短信邀请函里 “殿堂级”这三个字我已经不敢参加了,但是又怀着围观牛人的八卦心理,于是还是去了。

这看起来是多么祥和的一次聚会啊。大家笑容可掬,互相说着久仰或者久违的客套话,又谦和又友善。只是多待上半小时,当话题渐入,发现事实上是云淡风轻暗藏杀机,人人都怀揣一个锦衣卫青龙的18金刀宝盒,一柄一柄抽出来乱砍。

“那次在巴黎……”好,这是一张很小的牌,大致等于方块三,因为它只能证明你出过国门。

这时下家一定不能接任何西欧或者南欧的话茬了,否则只是变成一个跟屁虫,玩出花儿来也顶多算是打个平手──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还不幸是单位派出去的公务旅游或者单位组织的跟团游,这时更加是连牌都没资格出。否则下场必是在一片虚伪的艳羡声中,感觉到自己在旅游江湖的地位如落叶一样缓缓跌落,直接跌出旅游界之外。

前文再续,对方打出这张牌,该如何接招才是正解呢?此时必须挪到更为昂贵的北欧上去:“就是啊,连挪威啊……”,这打的是经济牌。潜台词当然是“老子去巴黎过周末都过腻了”。

当然,目前相对还较少人去的东欧也可以甩出来,但一定不是布拉格。布拉格没什么错,它最不幸的地方就在于已经沦落成小清新和小资们的口头禅,导致地位陡降。所以它现在顶多是个梅花4。

要讲东欧,就甩波兰或者保加利亚,开始打文化内涵牌。尤其是拉扯上历史,拉扯上屠杀,拉扯上电影,拉扯上悲伤的草原和永恒的一日,这样对方才有可能说:“过。”

手里拿着一堆东南亚散牌的人就收声吧,除非你能把它串起来,变成东南亚顺子:“我倒是不知道欧洲是这样,不过那年我搭便车在东南亚流浪的时候……”这张牌主打的是“不走寻常路”,旅行就从“体验”上升为“追求”,跟心灵开始有点儿沾边了。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