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就是一切(1)

关于魔术,最激动人心、最令人沮丧也最妙不可言的事实是,无论你练习魔术多少年,魔术本身并不重要。多年来,我欢天喜地地学习了多种纸牌魔术,其中不少还颇为复杂。虽然现在我已不怎么练习且对魔术技巧早已兴趣大减,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练习魔术是我的激情之一。魔术圈里的业余魔术师比比皆是,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练习花哨繁复的手法,不能说这种做法没有可取之处,但这种勤奋对于魔术师以娱乐方式给带来观众魔法感受的那种能力基本没什么因果关系。如果你想变成一名喜剧演员,就要上台表演来为自己赢得这一称号。成千上万的人喜欢在饭局上抖机灵,但只有那些极端自大、自我感觉超级良好的人才会自称喜剧演员。对于魔术来说,最重要的技术是伪装。任何愿意在玩具店里不厌其烦地研究桥牌窍门的孩子,都喜欢自诩为魔术师。技术上的专业水准可以将专业人士和业余爱好者区别开来,但技术并不是“魔法”产生的原因。

这是因为,魔法的关键并不是伪装、花招或者将硬币扫到你的大腿上,而是和观众建立特定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你能够以简单巧妙的方式对他进行引导,并带他进入一种神奇的体验。这体验有点像儿童般的“惊喜”,但也带有成年人谜语解开之后那种智能上的欢愉。它只存在于观众的大脑之中,虽然你的技巧对他们的体验有引导作用,但并不能说技巧就是一切。它是观众体验的一部分,而不是魔术师所用方法的组成部分,经常被高估的表演技能中也没有它。著名魔术师尤金伯格(近景魔术领域的天才人物)自称,学好三个魔术就足以让他安度余生。

举个例子,魔术界有个著名的说法:绝大多数的魔法都发生在魔术结束以后。以我们之前的硬币魔术为例,我们在观众的头脑中植入了一些印象,这印象会让他们对后来发生的现象产生误解。难道在硬币消失之前我没在他手中看到硬币吗?我确信他直接从桌面上将硬币捡了起来:我亲眼看到的。其实事实比这复杂得多,这里面的心理学也非常有趣。当我们想象中的观众被魔术吸引并误导时,他其实是被牵引着体验了一件不可能的事。而他发现真相并非如此的时候,那种惊讶而奇妙的情绪反应,远比大脑中“我被骗了”的理性认识强烈得多。的确如此,而他同样强烈而清晰地醒悟到自己一定在某处被魔术师愚弄了。他甚至会对那位愚弄了自己的人产生崇拜,因为对方竟做得如此聪明,如此滴水不漏。惊讶和迷狂一样,出现的时候总是伴随着高度的易暗示性状态。因此,一旦观众被魔术师吸引,就会毫不犹豫地接受魔术师传达出来的所有暗示信号,而这些信号本来就是魔术师精心设计的,专门制造离奇而貌似不可能的效果。被魔术师吸引了的观众会竭尽所能地配合前者的表演,这让魔术的效果更加强烈。

这种现象非常令人深思。尽管总有一些令人厌恶的魔术师刻意追求愚弄效果,也总有些易被控制的观众乐此不疲地与之合作,但总体来说,观众被魔术师愚弄后,几乎没有任何愤怒、恼恨或被冒犯的感觉。观众和魔术师之间已经达成默契,也即,为了达成节目的效果,魔术师可以对观众进行某种欺骗。

但观众们确实被愚弄了,这意味着节目结束以后,他们将进入两难的境地。如果他们悟出魔术的真相,就会兴奋地与朋友分享,正如我们遇到惊喜事物时总是本能地对所有愿意倾听的人广而告之。众所周知,为了让别人更好地感受我们的兴奋,我们在讲述时倾向于对事实进行一些加工。我们将重心放在让我们惊讶的元素上,并刻意忽略那些可能削弱神奇效果的元素。为了让故事显得生动多彩,人们的表达总是难免夸张。这种心理与人们对超自然体验的讲述也有密切联系,本书稍后会对超自然体验进行详细阐述。

但在与人分享奇妙体验的同时,观众也意识到自己被愚弄的事实可能会遭到对方的嘲笑。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