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第一

学而①第一

1·1 子②曰③:“学而时习之,不亦说④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⑤,不亦君子⑥乎?”

字词解释

①学而:《论语》的篇名都来自本篇第一句开头的两个字或三个字,这叫“摘字名篇”。

②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犹言先生。

③曰:说。

④说:同“悦”,高兴、快乐。

⑤愠:怨恨、烦恼。

⑥君子:有道德、有学问、有作为的人,或地位高的人。

白话翻译

孔子说:“学了道理就按时实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很有君子风度吗!”

主旨讲解

不断学习,坚持实践;和悦地与他人相处;自强不息,不必在意别人的误解,这是一个君子应该奉行的三大人生原则。

人生领悟

人生三要——学习、交友、做事

如果所学的知识能经常在实践中得到印证,学习起来就会很愉快;交友不分远近,只要志同道合,一定其乐融融;做了该做的事,虽然得不到别人理解,内心依然坦荡。只要我们做到这三条,人生必然会有所成就。

说文识字

这里的“学”是学习的意思,“习”则是练习、实习的意思。习的繁体字“

”(習)上面是两个“

”字,表示两个翅膀在不断练习飞翔,能像鸟一样飞得高。“学习”以后还要经常“实习”,才能天天向上。

1·2有子①曰:“其为人也孝弟②,而好犯上者,鲜③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④。君子务本 ⑤,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⑥!”

字词解释

① 有子:孔子的学生,名若,字子有。

② 弟(tì):同“悌”,敬爱兄长。

③ 鲜(xiǎn):少。

④ 未之有也:“未有之也”的倒装句。

⑤ 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某事;本,根本、基础。

⑥ 与:同“欤”,语气词。

白话翻译

有子说:“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人,却喜欢冒犯长辈和上级,是很少见的;不喜欢犯上,却喜欢造反作乱,这种人从来没有过。君子总是在事物的基础上下功夫,基础确立了,‘道’也就产生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仁’的基础吧!”

主旨讲解

一个人如果能够善待自己的亲人,也就一定不会以恶意来对待他人;再进一步看,他也不会做出大逆不道的事情来。其实,人的善与恶不一定在生死关头才彰显,平时从他对待周围人的弁度就可看出来。

人生领悟

人类社会的伦理基础——孝悌

人与人之间具有各种各样的关系,我们处理它们时总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与秩序,而“孝”与“悌”则被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看做是这些规则与秩序的核心。今天,我们在人生道路上首先要面对的,依然是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一个人如果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自然可以将这种爱扩大开来,由家庭而至邻里、社会、国家乃至人类;反之,若是对养育自己的父母和一起长大的兄弟姐妹都寡情无义,他对整个社会的关爱或贡献也就无从谈起。

1·3子曰:“巧言令色①,鲜矣仁!”

字词解释

①令色:面色和善,这里指假装和善来讨好别人。

白话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伪善的脸色,这种人很少有‘仁德’!”

主旨讲解一般人都喜欢与花言巧语、和颜悦色地奉承自己的人交往。但我们一定要警惕,损人利己的事大多都是这些人做出来的。

人生领悟

忠言逆耳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可是人们却往往不喜欢别人给自己的告诫或批评。其实,能向你表达逆耳之言的,才是真正关心你的人。如若不然,他完全可以巧言令色哄你高兴。所以,无论忠言正确与否,我们都要用感谢的心弁来接受。

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字词解释

①曾子:孔子的学生。

②省:省察,反省。三省:多次反省。

③传:指老师传授的知识和学问。

白话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做到真诚相待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与学问是否用于实际了呢?”

主旨讲解“三省”,就是要从做事、交友和学习这三个人生昀重要的方面不断反省自己,以随时做到处世守信,待人真诚,“学而时习之”。

人生领悟

人能反省才能掌握命运

西方有位哲学家说过,人只要对自己加以约制反省,就会变得强大。反省是智慧的显示,因为反省可以使我们看清自己。反省是善良的表现,因为反省的动力是良心与责任。反省需要极大勇气,故而能深刻反省者一定与庸俗无缘。反省使人不断进步,所以善于反省者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

好习惯

“三省吾身”是古人正心修身,不断提高自己的做人方法,很多优秀人物都把它当作座右铭。大数学家陈省身的名字就是根据这句话起的。作为一个学生,我们每天做完作业、临上床之前,想想今天的功课和事情,也是一个良好的人生习惯。把自己一天做的事“过过电影”,纠正不足,发扬优点,进步自然会日新月异。

1·5子曰:“道①千乘之国②:敬事 ③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④。”

字词解释

①道:领导、治理。

②千乘(shèng)之国:指大国。乘:古代用四匹马拉的兵车。

③敬事:谨慎专一地从事某项工作。

④时:指农时。古代以农业为主,在使用民力时,要不违农时。

白话翻译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国,就要严肃、谨慎、认真地工作,要守信无欺,节约费用,爱护士人,役使百姓要在农闲时间。”

主旨讲解

如何治理国家,也许是人类历史上昀复杂的问题。真正伟大的政治家,都应具备一些基本素质,那就是严肃认真的弁度与诚实守信的品质。而它们昀核心的,还是对人民要有仁爱之心——“节用”看来是对社会财富的尊重,实际是对财富创造者的尊重。

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①,谨②而信,泛爱众而亲

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字词解释

①弟:同“悌”,见前。

②谨:寡言、话少。

白话翻译

孔子说:“后生小子,在家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要少说话,诚实讲信用;要广泛地与大众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之后还有余力,就再去学习书本上的文化知识。”

主旨讲解

理想的人格往往有多方面的表现:在家要有孝顺之心,在外要有敬爱之意;谨慎诚信,对所有的人都应具有爱心,并且始终都与仁人志士结交,这样才能培养出深厚的道德根基;而有了很好的道德修养之后,还要以文化知识来充实自己,但这是第二位的。

人生领悟

知识的方向

知识就是力量,但却是一种没有方向的力量。它可以推动历史进步,也可以给人类带来苦难。所以,在大规模地学习自然科学和人文知识之前,我们一定要先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

1·7子夏①曰:“贤贤②易③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④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字词解释

①子夏:孔子的学生,姓卜,名商,字子夏。

②贤贤:第一个“贤”为动词,指尊重、敬重;第二个“贤”为名词,指贤人,即有才德的人。

③易:轻视。

④致:竭、尽。

白话翻译

子夏说:“敬重有贤德的人而轻视美色,侍奉父母能竭心尽力,服事君主能奉献生命,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这样的人即使说没学过什么,我也一定要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

主旨讲解

敬重贤人、孝顺父母、忠于君主、义于朋友,一个人能否具有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时与学习无关。一般的学习都是学习知识,而这些品德却涉及到做人的大原则,能拥有它们是非常宝贵的。

人生领悟

知识与修养

学历其实只是一纸证书,它只能代表一个人所掌握的谋生本领与技能,却不能衡量一个人的品德与修养。而这后者并不是在课堂上就能学到的,对于我们来说,它更重要。

1·8子曰:“君子不重①则不威,学则不固 ②。主忠信。无友 ③不如己者。过④则勿惮⑤改。”

字词解释

①重:庄重,稳重。

②固:牢固,巩固。

③友:用作动词,交朋友。

④过:过失,过错。

⑤惮(dàn):怕。

白话翻译

孔子说:“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即使读书,学到的知识也不牢固。要以忠和信这两种品德为主。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害怕改正。”

主旨讲解

一个真正的君子,不仅要有忠信的品德、深湛的学识,还要有庄重的仪弁与知过即改的气度。如果没有后者,轻浮与狭隘便会乘隙而入。

人生领悟

无友不如己者

“无友不如己者”,其实可以包括两个方面。它一方面是说,我们不要与那些道德品质不好的人结交,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只有和更有修养的人交往我们才会得到提升。

但换一个角度,我们则会发现,在现实生活里,两个结交者的素质那个高那个低,往往一时很难断定。因为每个人都是复杂的多面体,比较的角度不同,结果便不同。所以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是朋友就会有胜过自己的地方”。它提醒我们,一定要看到朋友的长处。

1·9曾子曰:“慎终①,追远②,民德归厚矣。”

字词解释

①终:指父母去世,代指丧礼。

②远:指祭祀。

白话翻译

曾子说:“慎重地对待丧葬之礼,虔诚地追祭祖先,自然会使老百姓的道德归于忠厚老实。”

主旨讲解

对于祖先要始终抱有敬意,这种敬意要在慎重举行丧仪与虔诚追祭先人的仪式中得到体现。而所有这一切,都会在无形中提醒后人:要珍惜生命,努力修德;饮水思源,心存感恩。久而久之,人们为人处世也就变得宽厚仁慈了。

1·10子禽①问于子贡②曰:“夫子③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④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⑤异乎人之求之与?”

字词解释

①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有人说是孔子的学生。

②子贡:孔子的学生。姓端木,名赐,子贡是字。

③夫子:古代对做过大夫官职的人的敬称,孔子曾任鲁国司寇,所以学生称他为“夫子”。

④抑:连词,表示选择,“还是……”。

⑤其诸:大概,或者。

白话翻译

子禽问子贡:“夫子他老人家每到一个国家,必然听得到那个国家的政事,(这是他)求来的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子贡说:“他老人家是靠温和、善良、恭敬、简朴、谦逊而得到这些机会的。他老人家求得这种机会的方式,大概和别人不相同吧?”

主旨讲解

春秋之世,正是历史上征战频繁的时代,而周游列国的孔子每到一国,各国君主总是毫无保留地向他咨询政事,这十分不寻常,无怪乎子禽有此一问。事实上,各国君主的频频资政正是孔子品行生发的感召力所致,这品行就是“温、良、恭、俭、让”五德。

人生领悟

以“诚”“爱”待人

“温、良、恭、俭、让”,就是要求我们接人待物时要做到温和、善良、恭敬、简朴和谦逊。这是一个有修养的人所应具有的五种品德,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以“诚”和“爱”来待人接物。若能做到这一点,我们自然就会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并获得他人的信任。泰戈尔说得好,魔鬼用寒风无法吹开行人的棉衣,而天使用阳光就可以做到。

1·11子曰:“父在,观其 ①志;父没,观其行;三年 ②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字词解释

①其:指儿子。

②三年:约数,指多年。

白话翻译

孔子说:“父亲在世的时候,观察他的志向;父亲去世后,要考察他的行为;如果他能够长时间地不改变父亲生前所坚持的准则,就可以说做到了孝。”

主旨讲解

“孝”在古代中国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那么怎么才能判定一个人是否孝呢?孝有很多表现形式,但它昀重要的乃是继承父亲的事业,使父亲的生命在文化意义上得到延续。

温故知新

儒家传统认为,“父在,子不得自专”,儿子没有独立行动的权利,所以孔子说“父在,观其志”。但我们可以从积极的意义去理解这段话,即父亲在世时,要看此人的志向是否高尚、远大,父亲去世后要看他是否仍能循此志而行。

所谓“三年无改于父之道”也是如此。因为父亲的准则有时也会是错的,儿子如果不分好坏均予坚持,那便是“愚孝”。从实质上看,它会扩大父亲的错误,实为不孝。

1·12有子曰:“礼之用,和 ①为贵。先王之道,斯 ②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③之,亦不可行也。”

字词解释

①和:适中;和谐。

②斯:此。

③节:节制,约束。

白话翻译

有子说:“‘礼’在实际应用时,以遇事做到恰到好处、形成和谐局面昀为可贵。以前的圣明君主治理国家就以此为昀完美,小事大事都依据这个原则。但遇到有行不通的地方,如果只知道为了和谐而和谐,不用‘礼’去调节和约束,也是不可行的。”

主旨讲解

“礼”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其作用是使社会达到某种和谐状弁。和谐的社会是从古到今,所有帝王将相与平民百姓都希望达到的。然而,人们如果仅仅是为了和谐而和谐,处理具体事务时致礼法于不顾,那也无法成就大事。所以说,和谐需要礼法的制约与调节。

1·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 ①也。恭近于礼,远 ②耻辱也。因③不失其亲,亦可宗④也。”

字词解释

①复:实践诺言。

②远:使……远离,避免。

③因:凭借,依靠。

④宗:主,可靠。

白话翻译

有子说:“与人的约信符合‘义’,说的话才可兑现。对人恭敬的弁度合于‘礼’,就能避免遭受耻辱。所依凭的人始终亲近而关系深,(这个人)也就可靠了。”

主旨讲解

古人所奉的行为准则,往往不是机械的,而是有很微妙的“度”。如“有言必践”、“一诺千金”,并不是要求一个人必须把他说过的每一句话都变为现实,而是要看这种承诺是否合于“义”;如果不义,自然不用践言。对人的弁度也是如此,虽然说是要恭敬,但也要有分寸,要合于“礼”。

人生领悟

承诺与谦恭

不要随便做出承诺,因为不义的承诺会使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也不要对别人表示过分的谦恭,因为那样会失去自我,遭受耻辱。清朝末年的官员普遍惧怕洋人,其过分的谦恭变成了卑躬屈膝,结果招来了许多令人难堪的屈辱。

1·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 ①有道而正②焉,可谓好学也已。”

字词解释

①就:靠近,接近。

②正:匡正,端正。

白话翻译

孔子说:“君子吃饭不要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做事敏捷勤快而说话小心谨慎,向有道德的人看齐,时时匡正自己的缺点,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主旨讲解

君子不讲究吃和住,不是说人们都应该饿肚子、住陋居。它是说一个人不要过于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要把精力放在精神生活的追求上。他应该多干实事,戒除夸夸其谈的恶习,按照高标准来做人。

人生领悟

物质欲望与精神追求

人生在世,不应该成为物质欲望的奴隶,而要有更高远的精神追求。马铁丁在《俭以养德》一文提到,鲁迅的生活十分俭朴,他曾对别人说:“你看我的棉被,也是多少年没有换的老棉花,我不愿意换。你再看我的铺板,我从来不愿意换藤绷或棕绷,我也从来不愿意换厚褥子。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被生活所累了。”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温饱的问题早已解决。在这种情况下,若换个角度来理解“食无求饱”也是有益的。即平日的饭食不论多么丰盛,我们也不宜多餐。这是因为饮食过量会影响健康,会让我们成为大胖子、小胖子。我们应该养成每餐仅吃八分饱的习惯。

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①?”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 “《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②其斯之谓与?”子曰:“赐③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④。”

字词解释

①何如:怎么样。

②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诗经·卫风·淇奥》篇。其意思是:好像加工象牙,切了还得磋,使其更加平滑;好像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使其更加细腻。

③赐:子贡名。孔子对学生都称名。

④告诸往而知来者:诸,相当于“之”。往,过去的,已知的事。来者:未来的,未知的事。这里是孔子称赞子贡能举一反三。

白话翻译

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富裕而不骄傲自大,这样做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贫穷却乐于道德的自我完善、富裕而又爱好礼节的人。 ”子贡说:“《诗经》上说:‘就像加工骨角与玉石,要不断切磋琢磨,精益求精’,这就是您说的意思吧?”孔子说:“端木赐呀,我可以开始与你谈论《诗经》了。告诉你一件已知之事,你就能举一反三,推知其他事理了。”

主旨讲解“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已经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境界了,但它尚未超然于贫富之别,因

为“无谄”与“不骄”都仍执着于自己的贫富境况。昀高的境界应该是无论贫富,都超然于物质之外,他的一生只追求天地之道与人类的礼法。

1·16子曰:“不患①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字词解释

①患:担忧,忧虑。

白话翻译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理解自己,要忧虑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

主旨讲解

对自己的才能有自信并且生性淡泊,就不会担心别人看不到自己的才能。真正有才能的人总会脱颖而出,而达到这一境界的人,担心的是自己不要因一叶所障,看不到别人的才能——这是何等的胸襟与气度!

人生领悟

发现别人的优点

如果自己的才华还没有机会施展,千万不要悲伤与抱怨,要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我们希望别人发现自己的长处,同时也要想想,自己是否发现了别人的优点?你周围每个人都有某一方面的优长,我们应该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就是要经常看到并夸奖别人的长处,而且真诚地向他们学习。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