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动全国的“哭三尼” 2

见毛主席喜欢,康生改变了初衷,对赵朴初说:“以后有什么新作,可要给我啊!”

1964年5月,在约翰·肯尼迪死后半年,印度总理尼赫鲁死了。在1960年印度制造中印边界武装冲突后,赫鲁晓夫曾发表声明,偏袒印度。尼赫鲁的死,对赫鲁晓夫来说,无异于兔死狐悲。此时,赵朴初又写了《尼又哭尼》长曲,赵朴初写道:

掐指儿日子才过半年几,谁料到西尼哭罢哭东尼,上帝啊,你不知俺攀亲花力气,交友不便宜,狠心肠一双拖去阴间里。下本钱万万千,没捞到丝毫利。实指望有一天,有一天你争一口气。谁知道你啊你,灰溜溜跟着那个尼去矣。教我暗地心惊,想到了自己。“人生有情泪沾臆”。难怪我狐悲兔死,痛彻心脾。而今而后真无计。收拾我的米格飞机,排练你的喇嘛猴戏,还可以合伙儿做一笔投机生意。你留下的破皮球,我将狠命地打气,伟大的、真挚的朋友啊,你且安眠地下,看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呜呼噫嘻。①

“谁料到西尼哭罢哭东尼”,约翰·肯尼迪在西方,所以叫“西尼”;尼赫鲁在东方,所以叫“东尼”。

中共“九评”苏共公开信发表后,赫鲁晓夫的名声越来越臭,加上苏联内外矛盾交织,1964年10月14日,勃列日涅夫等把赫鲁晓夫当替罪羊赶下了台,解除了其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职务。赫鲁晓夫下台后,苏共新领导向率领中国党政代表团来访的周恩来总理表示,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对中国问题上,他们和赫鲁晓夫没有一丝一毫的差别。针对这一立场,11月21日,《红旗》杂志发表社论,揭露勃列日涅夫、柯西金等执行一条没有赫鲁晓夫的赫鲁晓夫主义路线。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