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讲的是曹操赎回远嫁匈奴的蔡文姬续写汉书的故事。赵朴初认为,至少在处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上,曹操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董卓189年废少帝,立献帝,强迫蔡邕出来做官。192年,王允、吕布杀董卓后,王允也要杀蔡邕。蔡邕请求黥首刖足,目的是续写《汉史》。但王允不听,致使蔡邕死于牢中。于是,中国少了一个大历史学家,也少了一本更完整的《后汉史》。想不到,蔡邕死后,郭沫若在《蔡文姬》的剧本里安排其女儿蔡文姬回来完成父亲没有写完的书。
回家后,赵朴初检阅《后汉书》,书上只说蔡邕死后,其写的《后汉史》散失不存,未提曹操赎回蔡文姬续写《后汉史》的事。看来,曹操安排蔡文姬续其父命,是郭老的善良愿望,个人的发挥了。①
观看《蔡文姬》剧后,赵朴初作诗词三首,其一《竹枝》七绝云:
黥头刖足语堪哀,不道成书有女回。
了却伯喈千古恨,九原应感郭公才。
“九原应感郭公才”是说,郭沫若在帮助蔡邕完成未竟的事业。
曹操派使臣赎回蔡文姬,造成了蔡文姬与家人的骨肉分离。郭沫若写蔡文姬不忍心和两个孩子分别,反复引用《胡笳十八拍》,通过艺术渲染,增加了剧情的悲剧效果,也强调了《胡笳十八拍》是蔡文姬的作品。但赵朴初认为,《胡笳十八拍》不是蔡文姬的作品。在《观演〈蔡文姬〉剧有作三首》之二《鹧鸪天》一词里,赵朴初吟道:
玉佩明当望俨然,骊歌肠断草原天。忍抛稚子三千里,换得胡笳十八篇。
家再破,梦初圆。中郎志业几分传?和亲肯遣王姬嫁,毕竟唐文汉武贤。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