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白喜事一起办 1

1935年秋天,圆瑛法师在上海兴办圆明讲堂。圆瑛原名吴亨,清末秀才,比赵朴初大20岁,经他介绍,赵朴初皈依佛门,成了在家居士。

佛教传入中国后,居士一般指隐居不仕之士、佛教居家修行人士、所有非出家的学佛人士。赵朴初作为居士,属于其中的第二种,即佛教居家修行人士。1933年,关絅之建上海佛教慈幼院并任院长,日常工作由赵朴初去做。

进入圆明讲堂山门,地铺淡绿色水泥方砖,每块砖上刻着莲花,象征着进入佛教清净宝地——步步莲花。

在圆明讲堂,赵朴初接触到了卷帙浩瀚的佛经,给他带来了新的立学意境。他另辟蹊径,从此沉入佛教文化的宝贵遗产里去了。在佛经和高僧的影响下,赵朴初将自己在私塾和东吴大学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到佛学中去,而他的诗书造诣,也与日俱进。

1936年秋天,赵朴初接到母亲来信,要他回安庆一趟,参加弟弟赵旭初(荣绳)的婚礼。土地革命时期,赵朴初父母举家迁回安庆翰林府。这一家人,像候鸟一样,随着风声的大小,确定住在城里还是乡下。

不巧的是,这年5月,住在安庆市世太史第的赵朴初堂兄、赵曾重的五公子赵显庭的妻子王芳洲(1888—1936)去世了,时年49岁。根据安庆的风俗,棺木需厝在家三个月,因天热,棺木还用了冰块。

弟弟结婚的日子到了,堂嫂子的棺木虽已下葬,但办白事的痕迹到处可见。尤其是门前的白色讣告,十分碍眼。为图吉利,母亲陈仲瑄向赵显庭家人提出,拿掉这些办白事用的纸布,但遭到了拒绝。

赵朴初为了调解僵局,想了一个办法,将红绸子临时搭在白绫上,盖住白的颜色,说:“那就红喜白事一起办吧。”堂兄见了,果然没有异议。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