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留给我们的政治财富(3)

(二)忧君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有一句话为:“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他不管在朝还是在野,时时处处都在“忧君”。

无论是过去的皇帝,还是现在的总统、主席,虽权在一人,但身系一国之安。所以,以君为核心的君民关系、君政关系、君臣关系构成了一个国家政治的核心,而君臣关系直接涉及领导集团的团结,是核心中的核心。纵观历史,我提出君臣关系“四重奏”,即可把历史上的皇帝分成明君、能君、庸君、昏君四个档次。最高一档是明君,能兼听则明,如唐太宗;第二档是能君,如朱元璋、赵匡胤、康熙;第三档是庸君,如宋徽宗、李后主;最后一档是昏君,如商纣王。臣也可以分为贤臣、忠臣、庸臣、奸臣四种。按照这个组合,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最好的是明君贤臣配,如唐太宗和魏徵;其次是庸君忠臣配,如诸葛亮配阿斗;最次是昏君奸臣配,如宋高宗和秦桧。所以说,中国的一部历史,明君贤臣,或者是昏君奸臣,或者是庸君与庸臣,决定了一朝政府的工作质量,而君臣关系及他们之间的故事,构成了中国政治史上最具体、最生动的内容。

范仲淹时代,仁宗不庸不昏,属能君。仁宗的大臣中,范仲淹是贤臣,韩琦是忠臣,范雍是庸臣,宰相吕夷简是奸臣。仁宗与范仲淹的君臣关系,是比较典型的能君与贤臣的关系。那么,在专制和权力高度集中的制度下,君既有代表国家的一面,又有权力私有的一面;臣子既要忠君,又要报国,这就带来了“君”的两重性和“臣”的两重性。君代表国家,但是他同时又是一个个人,当他代表国家的时候,即为明君,当他代表个人的时候即为昏君。那么臣也如此,当他忠心耿耿为国家考虑的时候,即为忠臣。如果他考虑自己的利益,跟着皇帝或者教皇帝干坏事,即为奸臣,像秦桧、蔡京。一个“四重奏”和“两重性”就构成了一部中国封建社会君臣的关系图,也决定了一个忠心忧国的臣子必然要实事求是,敢说真话,对国家负责。用范仲淹的话说:“士不死不为忠,言不逆不为谏。”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