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谏(御史台+谏院)的作用,尤其值得注意。在庙堂之上、殿陛之前,台谏官员可以与皇帝相可否、争是非。《宋史》指出“宋之立国,元气在台谏”,台谏官员独立言事原则得到全面确立。
谏官虽卑,与宰相等。天子曰“不可”,宰相曰“可”;天子曰“然”,宰相曰“不然”:坐乎庙堂之上与天子相可否者,宰相也。天子曰“是”,谏官曰“非”;天子曰“必行”,谏官曰“必不可行”:立殿陛之前与天子争是非者,谏官也。宰相尊,行其道;谏官卑,行其言。言行,道亦行也。
——欧阳修《上范司谏书》
宋代君主以“防范壅蔽”为目标,“言路”相对畅通。如南宋魏了翁所说:
所谓宰辅宣召、侍从论思、经筵留身、翰苑夜对、二史直前、群臣召归、百官转对轮对、监司帅守见辞、三馆封章、小臣特引、臣民扣匦、太学生伏阙、外臣附驿、京局发马递铺,盖无一日而不可对,无一人而不可言。
——魏了翁《应诏言事》
臣僚奏对方式与途径众多:既有行政体制之内的轮对、转对;也有行政体制之外的经筵官员迩英留对及夜对等。
轮对、转对一方面是君主了解下情、了解信息的途径,另一方面也是考察官员的机会。“抱才气者皆以得见上为喜,碌碌者颇以转对为忧”。在当时凡是有才气的人都希望能见到君主,非常重视转对的机会;而那些庸庸碌碌的人一旦轮到转对,就很发愁,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陆九渊当轮对,在轮对前后,他曾与朱熹等人商议交流。轮对时,精心准备了五份奏札,分门别类,将自己的看法向孝宗详细阐述,其中直截了当地批评当时的政治局面说:
(陛下)临御二十余年,未有(唐)太宗数年之效。版图未归,仇耻未复,生聚教训之实可为寒心。
——陆九渊《删定官轮对札子》
经筵是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的经筵,到了北宋第四个皇帝仁宗的时候才比较规范。因为仁宗幼年即位,皇太后刘氏执政,她非常关心小皇帝的教育和成长,专门安排名儒来给他讲课,地点就设在宫中的迩英阁。经筵结束后,讲官们常有机会留下来跟皇帝个别谈话。
司马光《手录》里记载了他担任宋神宗经筵老师时期的君臣对话:熙宁元年至三年(1068—1070),司马光在迩英阁为神宗讲授《资治通鉴》。课后,皇帝经常征询他对新法的意见,以及对于高级官员的看法。“他们之间的谈话十分坦率、诚恳,简直像朋友一样”(李裕民)。
南宋孝宗皇帝在位时,经常召臣僚夜对:
或问经史,或谈时事,或访人才,或及宰执所奏,凡所蕴蓄靡不倾尽。故宇文价论六路赈济推赏事,此尚书夜对之言也;陈骙论治赃吏当用祖宗法,此中书夜对之言也;倪思乞养成皇孙国公德性,此直学士夜对之言也;金安节、马骐论谏官言事失当不宜深罪,此侍讲夜对之言也;周操以侍御史内宿召对论遣使事,王蔺在讲筵夜对论临安府王佐赃污事,此皆燕直清闲雍容论奏之言也。
恩意浃密则就澄碧殿锡燕,职业修饬则上清华阁赐诗,从容造膝过于南衙面陈,先事献言加于路朝显谏……
——吴泳《鹤林集》
宋代朝廷颁布发行《邸报》即政府公报,皇帝的诏书命令、起居言行,中央政府的法令、公报,官吏任命、赏罚消息,乃至臣僚的部分章奏文报,都通过《邸报》向四方公布。
在此应予说明,两宋历史有沟通开放的一面,也有政权对于不同意见的压抑整饬,有派系整肃、党同伐异的文字狱案,像北宋时期的乌台诗案、元祐党籍,南宋时期高宗秦桧的专制高压,韩侂胄导演的庆元党禁等等,都是此类性质的严重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