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曹鹏过生日,王琴囊中羞涩,不知该如何给心上人置办生日礼物,曹鹏说:“没关系,你当我老婆就是最大的礼物。”
虽然王琴非常惊喜,但对于这个并不算浪漫的求婚还是有一点点错愕。于是曹鹏搬出了一大堆数字。
曹鹏每月房租1200元,生活费1000元;
王琴每月房租700元,生活费700元。
加上周末约会吃饭、看电影等等差不多1500元。
这样两个人每月的总支出就是5000元上下。
要是两人结婚,租一套离工作单位近一点的一室一厅,房租1300元,生活费1500元,其他开支1000元,总共3800元。婚后比婚前节约了1000多元。
曹鹏说:“CPI在涨,但只要咱们结婚就能跑赢CPI。”
王琴幸福地发现,她几乎找不到任何能反驳曹鹏的理由。这个求婚的确不算浪漫,但和心爱的人用这种“拼凑法”过下去,谁说不是一个值得高兴的好选择?
如果说结婚而形成的“拼经济”,能暂时解决单身男女在一个城市生存下去的经济压力,那么对于已结婚多年、生活需要一定质量保证的夫妻,又如何与日益看涨的CPI较劲呢?
我的同事记者小J和老公总共8000元的月薪是这样分配的:
房贷3000元
汽车加油1000元
水电、有线电视、宽带、物业管理800元
伙食1000元
和友人欢聚、随份子1000元
这样基本上剩不下什么了,根本没有多余的闲钱消费旅行或者奢侈品。当然小两口还是有些存款的,那是结婚时亲戚朋友随礼除去婚宴后剩下的,两人早已说好谁都不能动,必须留下来作为给孩子的成长基金。
小J依然忧虑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