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糟糕的网恋经历

网恋就像第二职业,需要我们大部分人都不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实际上,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在寻找灵魂伴侣的时候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像挑别的东西比如洗衣液(大赞汰渍山泉洗衣液,谁不想要自己的衣服闻起来像山泉水一样清新呢)那么简单。

每当我们认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常常会犯错。在丹·斯莱特的书《爱的时间算法》中,最早的网络配对服务就是完全根据顾客所说的他们想要的东西来配对的。顾客通常会填写一张表格,写出他们对另一半的具体要求是什么。举个例子,如果一个男人说他想要一个身材高挑的金发女郎,没有子女,大学学历,公司人员就会把所有符合条件的对象的资料给他看。但是婚恋网站很快就发现这根本行不通。2008年,配对网聘请阿马尔纳特·桑博尔为首席分析师。桑博尔的任务就是解决网上那么多情侣从算法上来看是完全匹配的,就是无法进行到下一步的约会的难题。他开始了对数据的挖掘,之后大吃一惊:他发现人们所说想要找的人和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人并不吻合。

桑博尔对比了一下人们所说自己想要找的人和他们平时在婚恋网站上联系最多的人之间的特征(年龄、信仰、头发颜色、爱好等)差别,就发现了这一点。“我们开始看到人们频频打破自己制定的规则。”他告诉斯莱特,“只要分析一下他们的浏览习惯即其在网站上真正的行为,你就会发现他们根本不会按照自己说的来。”

创作有关网恋的脱口秀时,我在几家婚恋网站填写了虚拟的表格,以便搞清楚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并且了解整个过程到底是如何运作的。我填写的自己想要的类型是年龄比我小一点,身材娇小,黑色头发。而我真正的女友是通过朋友介绍认识的,比我大两岁,跟我差不多高,呃,比我高一丢丢,而且是金发。如果按照我在网站填写的资料来筛选,她很可能一开始就会被过滤掉。

但是填写资料又是网恋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设置你的过滤器,挑出自己想要的资料,然后就会生成一长串你想要的人的名单。人们很严肃地设置这些参数,他们说自己的另一半“必须热爱狗狗”,或者必须喜欢电影《征婚广告》,这部电影里的一个角色戴安·莱恩刚刚结婚,在朋友的鼓励下开始网上约会,她在资料里就写了自己的另一半“必须热爱狗狗”。(疯狂回忆《征婚广告》维基百科专题上的情节。)

但是花这么多工夫来筛选真的有意义吗?

尽管在简介上填写的资料已经细致入微,但人们寻找约会对象的先决条件还是外貌。拉德告诉我们,根据用户反馈的数据来看,照片催生了90%的网恋行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