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通讯方面的统计数据就不难发现,总体说来,我们发短信越来越多,打电话越来越少。根据尼尔森公司的调查数据,美国人使用电话沟通的数据在2007年达到峰值,从那之后,我们打电话的次数越来越少,电话沟通的时间也变短了。
但这种沟通方式的变化也会伴随着一定的副作用。麻省理工学院的社会心理学家雪莉·特克尔在她的著作《群体性孤独》中说道,现在的年轻人平时多用短信沟通,他们已经习惯花时间组织自己的思维,提前想好要说的话,却渐渐丧失了进行自然对话的能力。她指出,在这个短信盛行的世界里,由于大脑中控制自然对话的中枢系统得不到充分锻炼,我们的语言能力在逐渐减弱。
我们在小组访谈中进行了不同的分组,孩子在左边,家长在右边,于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在我们正式开始之前,家长组所在的房间里充满了聊天的声音,大家在互相交谈,聊着如何结束今天的访谈,认识新的朋友。而孩子组这边,每个人都在低头玩手机,没有一个人和周围的人聊天。
这让我不禁怀疑,是不是我们与陌生人互动的能力和欲望都由另一个中枢系统控制,而在智能手机盛行的当下,这个中枢已经萎缩了。你能用手机随时查看《飞跃比弗利》的维基百科页面,不需要和陌生人闲聊。说实话,人跟人之间再陌生,有谁比小河马还难相处么?没有人。你看视频上两头小河马都能建立友谊呢!
至少年轻人在与不熟悉的人通电话,尤其与潜在的约会对象聊天时,表现得越来越紧张。“我有社交恐惧症,每次接电话或和别人交谈时,我总是小题大做,特别慌张。”一个年轻姑娘告诉我们,“我特别想多花点时间,想想如何回答才最合适。”
文字短信最明显的好处,就是你不需要像打电话那样鼓起勇气,便可以发短信给别人。如果你认同特克尔关于人们在自然对话方面越来越糟糕的观点,就会相信这一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
我在洛杉矶与特克尔谈话时聊到这一变化,她说出一个关于女生接到约会电话的有趣的想法。“当一个男人打电话过来,约你出去,这是件非常特别的事情。你会感觉很特别,很荣幸,因为他鼓起勇气来给你打电话。”当我说起今天与年轻人的访谈时,特克尔说,收到短信邀约对于姑娘们来说已经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了,她们不会从中得到被讨好的感觉。她们也知道,发短信过来的小伙子可能给很多其他的姑娘也发了短信,甚至是群发,然后看有谁回复。除非他们在里面写了一些非常特别和私人的内容,发短信一般不会有什么意义。
在与许多单身女性谈话之后,我也必须承认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