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无法想象我们不和童年伙伴结婚的原因,是我们现在比上一辈人结婚晚得多。
我在纽约市的养老院采访的结果显示,他们的平均结婚年龄是女人20岁左右,男人23岁左右。
而现在第一次结婚的平均年龄是女人27岁,男人29岁。在纽约或者费城这样的大城市,男女都是30岁左右。
为什么在过去的短短几十年里,人们的结婚年龄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对于20世纪50年代的年轻人来说,结婚是跨入成人世界的第一步。读完高中和大学之后,人们就会结婚,从家里搬出来。而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结婚是他们成年之后很久才会考虑的事情。他们会把二三十岁的年纪作为人生的另一个阶段,用来读书、创业,在结婚之前远离父母,尽情享受作为一个成年人的生活。
处于这个阶段的人们并不急于找到伴侣或者结婚。你还有其他事情需要优先去做:你得上学接受教育,尝试不同的工作,谈几次恋爱,运气好的话,还能成为一个各方面全面发展的人。社会学家甚至给这个人生的新阶段起了个名字:始成年期。
在这个阶段,我们还把对爱情的选择扩展到极大的范围。我们不再一直把目光停留邻居身上或同一栋建筑里。我们会搬到另一个城市,在大学或工作场合不停结识新的人,还有——游戏规则最大的变化——网络以及其他类似的科学技术手段,给我们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除了对婚姻的影响,始成年期还给年轻人提供了一段刺激、有趣的独立时光,在成为丈夫或者妻子,组成家庭之前,他们会从父母身边独立出去,尽情享受成年人的乐趣。
如果跟我的想法一样,你就简直无法想象如果不经历这些就直接结婚会怎样。当我23岁的时候,根本不知道作为一个成年人,自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那时在纽约大学,主修商科和生物,怎么可能和一个住在南卡罗来纳州苯尼茨维尔离我老家几个街区的姑娘结婚呢?这是个什么样的“生物商业”课题?我完全没有头绪。那时的我傻头傻脑的(我身上布巴·斯巴克斯的文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根本不可能做出如此重大的人生抉择。
我们采访过的老人就没有经历过这样一个人生阶段,他们中很多人似乎很表遗憾,尤其是那些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开创自己事业的女性。在1960年以前,在美国的大部分地区,单身女性基本不会独自生活。很多家庭不愿意自己的女儿搬出去合租,成为“工作的女孩”。直到结婚,她们都在家长严格的监护下被困在家里,缺乏基本的成人自主权。她们不得不时时向父母通报自己的去向和打算,即使约会也被严重干涉:要么这个男孩得到父母认可,要么父母陪着一起去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