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失足于人,做人一定要有道义在,做事一定要很完满。“失足”,就是被人抓住把柄。古代为官者,最害怕的一个东西,就是“百官行述”。“百官行述”是专门记录官员隐私的。为官为人,一旦被别人掌握把柄,就会很容易丢掉自己的浩然正气。人要自律,一定要时时刻刻警惕,不做那些不合道义的事情。年轻时不谨慎,没想到自己前途无量,有时说话做事不注意、交友不慎,会为未来发展埋下隐患。尤其是因小失大,做下一些“失足”之事,十年、二十年以后追悔莫及,所以,要从小处谨慎、从小时谨慎。
不失色于人,色,指的是容色,是和人交往时要做到彬彬有礼、谦恭卑和,要在对人的态度上自律,不能随意施之粗暴。真正的君子,对生民怀有仁爱之心,对天下万物抱有谦卑之念,总是在一举手一投足之处,显露出自己的修养和敬意。也正是因此,我们才常说“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周易?谦卦》),君子温润如玉,就在这个“谦”字上,“自牧”即自律。
不失口于人,说话不夸饰,不欺骗,不轻易许诺,言语要平实,要有缄默沉静的功夫。也即是前面讲过的“口不妄言”。年轻的时候、失意的时候往往容易口不择言,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或者很不恰当的话,不仅容易伤人,而且也容易伤己。
君子若能在这三方面都严格自律,就能做到貌足畏、色足惮、言足信。立身堂堂正正,坦荡之余又怀有谦恭之貌,言语平实不欺,就能使人敬畏而不能辱,威信树立而不能欺,自然身正而令于人。
自律,是人心性深处的修养,这就需要:
世俗烦恼处,要耐得下。世事纷扰处,要闲得下。胸怀牵缠处,要割得下。境地浓艳处,要淡得下。意气忿怒处,要降得下。(《格言联璧?存养》)
世俗的烦恼,指的是无休无止的人事纷扰、人情烦扰,一定要耐得住、放得下,随时随地保持坦荡、淡定的心境,把心中的一切牵隔、缠绕都割却。人生世间,难免有琐事缠身,有流言烦恼,这时候就要看人的修养,究竟是能看破,还是因之乱了心神。
静心工作、读书的时候,有人来给你讲他的痛苦遭遇,听一听、安慰一下即可,不能听了以后浮想联翩,比他本人还要心肠纠结。人都喜欢闲谈、聊天,但实际只有无用的闲聊越来越少,才是人的成熟的表现。比如读书期间,有的同学们喜欢在宿舍里义愤填膺地议论家事、国事、天下事,甚至晚上秉烛夜谈,多听多想。研究生阶段就不再空议论了,开始议论专业的事;而到博士,一个宿舍两个人基本就不闲谈了,有事说事,无事就各自忙碌。成熟,就是废话越来越少,事情越做越多,事业越做越大。
在烦恼时、在纷乱时、在闲散时,都要能静下心来,忧郁伤感可以,少刻放松也可以,但都不要过分分散自己的精力,要有自我约束的精神。无论是烦恼纷扰处,还是热闹繁盛处,都要有这份自律的功夫。
少年时,尤其要淡得下境地浓艳,浓艳就是在风花雪月之所、姹紫嫣红之处,面对五光十色的诱惑,一定要淡定下来,不要轻易地被引诱。有的英雄在浓艳处丧志亡身,就是不能过这一关。佛家讲难能取得真经、转成正果,正是需要不断经历浓艳繁华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