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民主,走中国自己的路



中国已经走上了一条富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但是,现在国内外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还有不少争议。争议的焦点是,中国的民主为什么不同于西方,中国为什么不实行西方式的民主。

民主对于正在致力于现代化建设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来说至关重要。民主要为中国迅速发展的经济、迅速变动的社会提供一个合适的政治结构,以容纳和促进其发展,保持其活力与稳定。中国的民主建设不仅是一种政治实践,也是一种思想观念建设。中国要在自己的实践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民主理论和话语系统。没有自己的理论与话语支撑,实践就缺乏自觉性,就没底气,就会受干扰。

民主是人类的普遍追求。民主作为一种价值观包含一定普适性,但各国的民主道路、实现民主的形式是特殊的、具体的。制度是人的选择,但选择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根据客观历史条件进行的。人们是在客观历史条件提供的可能性空间中选择和创造制度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民主是由历史定义的。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民主道路,从根本上讲,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历史、国情和国际环境,这是决定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的三个最重要的客观因素。我们搞民主政治建设,一定要考虑中国的历史和国情,考虑到现阶段我国的经济文化社会状况和面临的主要任务,考虑到当前的国际环境。历史条件不同、面临的任务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民主的道路、民主的实现形式就会有所不同。民主一定是“国产”的好,不宜搞引进和仿造。

当代中国的民主道路是中国人民在近代以来的历史困境中进行反复探索的结果。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是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主题。这一历史主题规定了中国的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这就是:团结中国人民,凝聚中华民族,实现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与西方民主产生的历史条件、背景和动因完全不同。西方民主产生于经济上占据优势的资产阶级争取政治权利和地位的斗争。由此导致的民主政治的性质、内容、形式、功能与中国民主差之千里。

中国人民已经初步掌握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规律。这就是:在民主政治实践中,把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中国的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民主,追求的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在现阶段,这样的民主需要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中国式民主的一大特征。为什么当代中国的民主政治中要有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中国民主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实现人民民主,需要人民的自觉意识,人民的自觉要靠先锋队的启发和引导。人民需要由共产党组织,才能集合成浩浩荡荡的革命和建设的大军,才能完成历史性的跨越、成就民族的辉煌。在中国,人民当家作主与共产党领导是具有内在一致性的,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是共产党领导的内容和目标,共产党领导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条件和手段。

中国的民主建设不是封闭的,不是拒绝学习的。中国的民主没有拒绝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国的民主建设需要学习,需要学习包括西方在内的世界各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有益成果,认真吸收和借鉴其经验教训。但学习和借鉴是有前提的,这就是要从西方的民主话语范式的束缚下解脱出来。毋庸讳言,中国的思想界、学术界受西方民主话语浸润已久。西方民主话语对我们的思维、语言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入的。这里且不对西方民主作价值判断,不论其好与坏、真与假。现在的问题是,不少人总是自觉不自觉、有意无意地拿西方作参照,用西方蓝图套中国现实。中国是因为走不通西方的路,才走上了自己的道路。不从西方话语中解脱出来,就会对中国的民主道路视而不见,就会对中国民主的价值不屑一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与西方争夺民主话语权的过程。不建立起自己的民主话语,简直无法思考,无法叙述,无法继续探索前进。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十分重视历史研究和历史经验。恩格斯说过:“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门历史的科学。”政治学何尝不是如此?!研究民主问题,应注意采取历史研究的方法,注重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政治制度、政治实践具有整体性,局部的现象、局部的经验总有局限性。因此,研究和认识民主问题的重要依据应当更多地来自历史,来自对完整的历史过程和历史经验的观察、分析和总结。通过历史研究得来的认识值得重视、更加可靠。

研究民主政治的历史,首先应当关注西方民主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民主政治实践与观念毕竟首先产生于西方。研究西方民主,要从西方的历史实际出发,更多地从历史事实中而不是仅仅通过西方思想家、理论家的论述来认识西方民主;要“听其言,观其行”,既要研究西方的文本,更要注重研究西方民主的实际运行,看他们的实际做法。不仅要看现在的做法,也要看过去的做法;不仅要看发达国家的做法,也要看发展中国家的做法。如果我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西方民主,就会发现西方民主实践中有许多问题与书本上的论述有很大出入,有许多问题西方的主流思想家、理论家们并没有涉及。比如,在法国、德国的历史上,为什么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变成了法兰西第一帝国,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又变成了法兰西第二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差点变成法兰西第三帝国,法兰西第四共和国也很不稳定,直到战后的第五共和国,法国的民主制度才基本稳定下来。在德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议会民主制度也长期不适应于国家的发展而很不稳定。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规律到底是什么?从西方民主中我们可以吸收借鉴些什么,需要我们自己去认识。不能西方的“先生”教什么,我们就跟着学什么。

中国的民主道路是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道路。认真总结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的历史经验十分重要。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历史成就和经验,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我们要高度重视对于苏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及其经验教训的研究和总结。正确解读苏联的经验教训,可以使我们避免前车之覆。从毛泽东到邓小平,再到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的领导集体,始终不渝地追求和探索社会主义民主,初步摸索出了一条自己的民主道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探索中,也有过挫折、失败和教训。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对于未来中国民主政治建设都是宝贵的财富,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总结。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未来的路还很长。当前中国民主政治建设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有许多课题需要探讨、有许多困难需要解决。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一个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阶段内,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要面对和解决的大问题。市场经济因素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两面性。市场经济有促进人民权利意识增长的作用,市场经济导致的多元化的利益格局对民主政治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我们也应当看到,市场经济具有消解社会经济平等和腐蚀权力的作用。这样的问题在历史上曾经导致了西方国家被迫提高制度化水平,完善权力制衡,客观上起到了促进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作用。今天,我们也正面临着类似的情况,需要我们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化水平和不断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以减少市场经济给政治制度带来的负面影响。具体来说,如何保障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社会主人翁地位的问题,如何保障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如何保障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党的先进性和政权的廉洁,如何随着经济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不断扩大人民的自由与权利,等等,都是中国未来民主政治建设需要着力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是重大的现实问题,研究这一问题必然要联系实际,要落实到当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径、策略问题上。我国学术界、理论界关于这些问题有许多探讨和研究,其中不乏有价值的成果。关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径问题,一些同志主张采取扩大竞争性的方式,包括提升基层民主自治的层次范围,扩大党内民主、增强选举的竞争性等具体的方法。综合考虑我国的经济社会条件、面临的主要任务以及国际环境,也考虑到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经验和当代发展中国家民主实践的经验教训,我认为,现阶段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不宜采取扩大竞争性的路子。这样的方式,不适合现阶段的社会情况,不利于当前主要任务的完成,同时可能促使资本对权力的渗透等一系列问题的进一步发生和发展。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结构迅速变化、社会矛盾多发的转型时期。根据国际经验,在这一时期,竞争性的制度安排易于强化社会分歧,加剧社会矛盾,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在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要注意发挥自身优势,走扩大参与、推进协商和加强监督的路子。这样发展,有利于在保持我国基本制度格局不变和社会稳定的前提下,切实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既积极又稳妥,是一条可行的路径。

我们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事关全局、事关根本。历史经验表明,政治体制改革是一条“单行道”。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不同,经济体制改革即使失误了还可以有调整的余地,还有挽回与弥补损失的机会。政治体制改革则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一旦失误就可能造成灾难性的后果,甚至没有调整和挽回的机会。因此,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慎之又慎,必须对每一种思路、每一项措施进行可行性论证。应当按照“确有必要、经过试点、逐步推行”的原则审慎实施。

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已经取得了伟大成就。适合中国国情、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要求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模式已经初步形成。走上这样一条道路是长期奋斗探索的结果,是总结比较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得来的成果。事实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正在有力地推动和促进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各项事业的发展。实践证明了这条道路的正确性、有效性。我们绝不能轻信有关西方民主的种种理论假说、飞短流长。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沿着自己开辟的道路继续探索前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