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择偶的数学法则和经验法则(1)

富兰克林的簿记法认为,潜在配偶都是已知的。但除了封闭的小社区,基本不存在这种情况。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又会有新的选择。因此,我们不可能知道自己在选定伴侣后还会遇见什么人。但是,一直等待又会让其他意中人退却,她们有可能选择嫁给别人。因此,什么时候应该求婚?这个问题有一个经典版本,即“嫁妆问题”。

埃及苏丹萨拉丁想找一个新的智者作为他的谋士。为了考验其中一位候选人,萨拉丁准备将其领地内嫁妆最多的一个女子许配给他,只要他能够从100个漂亮女子中找出这个女子。但如果他不能,就会被野兽吃掉。女子一个接一个地走进房间,按照随机的顺序。第一个女子走进来时,这位候选人可以问她有多少嫁妆,但要立刻决定是否选她。如果不选,下一个女子就会走进来,直到他做出选择为止。候选人不知道嫁妆的范围,也不能回过头选择前面的女子。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他选对呢?

有人也许会同情这位候选人,因为他名利双收的希望注定会落空。毕竟,做出正确选择的概率似乎只有1/100。但是,如果动动脑筋的话,他可以用以下方法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37%法则:拒绝最前面的37个女子,记住她们的嫁妆的最高数额,然后选择之后出现的第一个嫁妆数额大于这个数额的女子。

这条法则使这个候选人的成功概率从1/100提高到约1/3。虽然还是不确定,但这位候选人名利双收的概率却大了很多。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