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忍支百勇,一静制百动

懦弱的人害怕面对眼前的事实,从而选择逃避的态度;而忍耐的人能看得清眼前的事实,敢于直接面对。

我们要分清楚什么是忍耐,什么是懦弱,如果分不清的话,就会把一个很美好的品性变成人性中的弱点。

在佛教六度 (即从烦恼到觉悟的六种修行方法:布施到彼岸;持戒到彼岸;忍辱到彼岸;精进到彼岸;禅定到彼岸;智慧到彼岸)中有 “忍辱”这么一项。有志于修菩萨道的修行者要能够忍受一切无情的辱骂、击打以及外境的饥寒热渴等,通过修忍辱波罗蜜能够断除嗔恨烦恼,进而不受外境的一切影响而始终保持平和愉悦的心理状态。

而懦弱则是明明心中怒火横生,对伤害自己的人已经忍无可忍,但是因为碍于面子或者慑于对方的势力,只能暗自隐忍。看起来似乎云淡风轻,其实内心翻江倒海。你忍是忍下来了,表面上看和修忍辱行的人没什么两样,可心灵却受了内伤,而且伤得不轻。

在做事情方面,懦弱的人害怕面对眼前的事实,从而选择逃避的态度。而忍耐的人能看得清眼前的事实,敢于直接面对,只是因为目前不具备做事情的因缘条件而暂时不做。如果时机一到,因缘条件成熟,他们便会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

忍是世上最难承受的修行,凡夫们觉得自己放得下男女欢爱,看得破富贵名利,但他们似乎忘记了,他们之所以说自己能看得破、放得下,其实是因为自己从来就没有拥有过。这种人既爱说大话,自认为境界很高,但面对无情的事实又不肯承认。

真正修忍辱行修到一定程度的人,面对他人的辱骂、伤害等,会做因缘想、做慈悲观,他们的内心不动不摇,平常宁静。而懦弱又爱说大话的人,只能像鸵鸟一般,把自己的头隐藏在沙子里,因为他们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那充满愤恨又不敢发作的面孔。

许多人之所以常做出后悔的举动,就在于自己不能忍耐,缺乏安忍的品性、胆识。懦弱者的悲剧更多,缺乏安忍的人至少在犯了错误之后会痛改前非,学会克制情绪,但懦弱者往往以为自己“小心驶得万年船”,可以平平稳稳地过一生,但是在屡屡遭受挫折打击之后,他们的心理状况很可能更糟糕,要么变得麻木,要么临近崩溃,可又能怨谁呢?不要因为搞不清“忍耐”与 “懦弱”而痛失可贵的时机。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