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威慑:大国战争机器的运作

9000码(1码相当于0.9144米。——译者注)、8000码……“本福德”号(USSBenford)导弹驱逐舰正逐步靠近“雷尼尔”号(USNSRainier)快速战斗支援舰。15分钟之后,这艘价值1亿美元的钢铁巨兽终于与另外一艘身量更为庞大、装满燃油等补给品的舰艇并驾齐驱。此刻,这两艘象征工业时代技术成就的灰色武装怪兽只相隔160英尺(1英尺约等于0.3048米。——译者注)。一阵狂风掠过,我们与“雷尼尔”号之间的水面上激起了汹涌的波浪,翻腾的泡沫仿佛积蓄着大海的全部能量。“雷尼尔”号朝着“本福德”号的甲板射来一条又一条绳索,“甲板猩猩”和“甲板猴子”们(即级别最低的水兵)接住这些绳索,并将它们穿上导缆孔、速脱钩和滑轮。对面舰上的水兵用一支M-14步枪抛射过来一根红色的细绳,细绳末端牵着一条粗一些的绳索,这条绳索的末端又牵着一条更粗大的缆绳。粗大的燃油软管和棘爪顺着缆绳从“雷尼尔”号滑过来,抵达“本福德”号的甲板。头戴蓝色安全帽、身穿橙色马甲的“甲板猩猩”不断调节缆绳的长度,避免缆绳过于紧绷,小心翼翼地将各种货物接收过来。一位军士长通过扬声器发号施令,另一位军士长则以一套完整的旗语与“雷尼尔”号上的同袍沟通。在这地狱般的黑暗之中,海浪声嘶力竭地咆哮,两艘战舰上刺眼的灯光看起来也有些飘忽不定。这情景就像是宇宙中的两艘飞船正在对接。

世界各国的海军舰队,只有极少数能进行“航行横向补给”。执行这一任务之时,军事装备并非决定性因素,关键在于精湛的航海技术。来自俄亥俄州纽瓦克市的水手长安德鲁·雷德尔负责指挥补给期间甲板上的全部工作。“重新连接缆绳!别他妈的像个娘们儿似的!”他大声训斥着一位手下。说完这些,他立刻像一位慈父一样,轻轻拍了拍身旁一位女兵:“别误会我的意思。”仅仅1秒钟之后,他又开始嚷嚷:“把那条绳子给我放下来,蠢货!把钩子给我摘掉,废物!”

2005年1月,战舰正航行在苏门答腊岛附近的印度洋上。“本福德”号刚刚完成一次海啸救援任务。此刻,战舰正朝马六甲海峡驶去,计划巡视世界上最繁忙的航道——对于国际贸易乃至整个全球化进程而言,马六甲海峡堪称咽喉要地。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