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毛泽东(1)

尼克松结束与毛泽东的会晤之前,再次小心翼翼地恭维毛泽东。“毛主席,你的经历我们大家可是众所周知,出身赤贫,一路走到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的最高位置,一个伟大的国家。我的背景就没有这么广为人知了,我同样出身穷苦人家,一路走到一个非常伟大的国家的元首位置。历史结合了我们两人。”尼克松喜欢强调他和毛泽东皆出身寒微。这的确是实情,尼克松和毛泽东一样是顶尖的政治人物。尼克松也和毛泽东一样,热衷于思考伟大的政治议题,不耐日常行政琐事的劳形。当尼克松从备忘录获悉有家华盛顿报纸将他与毛泽东相提并论,他满心欢喜地信手涂鸦道:“K,记下来!”

尼、毛二人迈向这次历史性会面的道路,可以说是南辕北辙。1913年,当尼克松诞生于加州的一个静谧小镇时,毛泽东已是弱冠之龄,他已参与过革命,帮助中国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20世纪30年代,当尼克松进入大学就读时,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内两败俱伤的斗争中思考正确的中国革命道路,同时躲避国民党的魔爪。1937年,尼克松开始在邻近洛杉矶的宁静小镇惠特市执业,展开律师的职业生涯,毛泽东正住在中国西北地区的窑洞里,巩固着他在党内的领导地位。是年,日本挥军侵略中国。当尼克松在惠特市当地的服务俱乐部发表演说,奠定未来从政的基础时,毛泽东面临的则是重大战略决策,并与国民党协商建立对日统一战线。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尼克松大部分时间以补给官的身份驻防太平洋,毛泽东则在日本战败后领导共产党夺取政权。

当尼克松在奠定他政治生涯的根基时,毛泽东正领导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展开殊死内战。到了1949年,新科国会众议员尼克松以反共斗士的姿态声名大噪,毛泽东则成为中国和中国共产党无可争议的最高领导人。20世纪50年代,当尼克松以疑似共产分子的名义调查阿格·希斯(Alger Hiss)时,毛泽东正在进行党内整风运动和反右斗争。尼克松登上美国总统宝座时,毛泽东领导中国已有二十年。

毛泽东的成长背景、他所处的时代环境,以及他的性格,共同造就了他的领袖气质。毛泽东个性坚韧独立,接受新思想很早,不盲目服从父亲的权威和守旧的传统,而他碰巧身处于这些性格能有所发挥的时代。随着旧秩序土崩瓦解,部分是因为被自己沉重的包袱压垮,同时也是因为受到外在世界的挑战,大胆且不落窠臼的志士们于是有机会在乱世中生存,乃至蜂拥而起。1917年,毛泽东在他最早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写道:“长久之平安,毫无抵抗纯粹之平安,非人生之所堪。”毛泽东说,中国传统史学惯见的主题显示,历史总是在分与合之间更迭。“事态百变,人才辈出,令人喜读。”在1965年的一次对话中,毛泽东告诉美国记者友人斯诺,他从未意图成为共产党人或推动革命,但中国受尽压迫,水深火热。“简言之,事情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毛泽东活下来的事实,进一步让他相信是命运选择了自己。“我有好几次差点儿要死了。”他常于千钧一发之际逃过死劫,“有一次我身旁的警卫员被炸死,他的鲜血溅满我全身。”

诚如其他党内同志,毛泽东也是在动荡、艰苦的环境下,一步步走向领导之路的。他在青少年时期即参加革命,目睹无首尸体横陈于大街上。他看见改革派和保守派为恢复旧秩序,彼此激战不休。他看见地方兵勇荼毒百姓,恣意搜捕、大肆处决。到了三十岁,他已是一位立场坚定的革命分子。他曾经遭受背叛、残酷对待与靠密。他失去许多挚友与同志,妻子杨开慧和弟弟泽民、泽覃惨遭国民党毒手,他本人也曾受到党内排挤。历经这一切的他,学会了如何在党内斗争中保存实力。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