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会“爱”上你?(2)

巴甫洛夫其实一开始只是想研究研究消化现象,给狗测测唾液的分泌量,所以他需要用到食物来刺激:给你看块肉,馋你。大狗太渴望了,巴甫洛夫刷地就接了一茶缸唾液……

在这个反反复复的刺激过程中,巴甫洛夫不小心碰响了某个仪器的铃声,没想到后来慢慢就发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大狗后来在即使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只听铃声也能够分泌唾液(我估计狗也挺纳闷的)。

这其实就是在无条件反射(看到食物流口水的本能)的牵线搭桥下,于铃声与狗分泌唾液的动作之间形成了一个传说中的经典的条件反射!

具体情形如下:

狗+铃声……………………………不流口水

狗+肉………………………………流口水

狗+肉+铃声………………………流口水

撤掉肉

狗+铃声……………………………流口水

在极地馆海洋动物的表演中,大家也不难发现,驯养师每个人腰间都挂有一个小桶,里面装满了鱼,海狮或者海豹表演动作间隙,他们都会及时喂上一口。不是为了讨好,而是就那些动物而言,表演与进食之间也形成了一个条件反射,像大狗听到铃声会流口水,他们吃到食物才会做动作。

巴甫洛夫指出,大多数病人的恋物癖是性兴奋与周围环境中偶然出现的某种事物相结合形成的条件反射。像狗和铃声间形成的条件反射一样,它一听到铃声就会流口水,那么人则是一看到某种事物就能引发性亢奋,后来呢,又不小心被反复强化了几次,这种条件反射就固定了下来,恋物癖的行为就形成了。

比如,当一个男孩自慰的时候,无意间瞥见了母亲晾在衣架上的长筒袜,这可能使他后来慢慢发展成“恋袜癖”。又或者,一个人在某一次性高潮的时候无意间接触了橡胶质地的光滑物品,反复几次,就慢慢发展成了“恋橡胶癖”。

以上是行为主义对恋物癖产生的原因的看法,下面我们不妨再来看看另一大“门派”精神分析主义是怎么说的。

精神分析派在这里提出了一个相当有水平的名词,叫作“防御机制”!

何谓防御机制?

这里就要提到在上一篇中说过的弗大爷的“潜意识冰山”。尽管我们平时是生活在意识中,但潜意识却会在“暗处”左右我们太多东西。潜意识的能力如此之大,如果放任它肆意而为,那还了得?所以人的心理生来就具备一种功能,能够控制潜意识中不被社会接受的冲动随随便便进入意识,阻止它们胡来,如同驻守在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小人那样,而这个功能,就是防御机制!

如果没有这些防御机制的存在,我们童年最黑暗的罪恶,人性中最原始兽性的需求,意识中最严厉的道德谴责等,分分钟都能使我们精神失常。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