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末”依然有梦想(1)

高一的我,在学校比较压抑,唯有周末在大自然中可以“振臂高呼”。

几个月前高井中学里的强者、王者、佼佼者,是我。几个月后北大附中里的弱者、差者、失落者,也是我。我的境遇变化之快,令自己都难以想象。

高中的第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新奇与疲劳糅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感受。再次静下来时,看着镜子中的自己——这个普通到几乎找不出任何优点的短发女生,我又一次对人生产生了疑问——我到底是谁?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际遇?我的方向在哪里?

似乎到了回过神,把事情想明白的时候了。我到底是谁呢?昨天的第一名?今天的倒数第二名?昨天的学习明星?今天不受欢迎的“丑小鸭”?或许,我还是我。名次只是我的境遇,境遇只是一种表象。在我内心深处跳动着的,还是先前的那颗炽热的心。对,我还是我。

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境遇呢?追根溯源,还是因为跳级。如果不跳级,我不会和同学们有“代沟”。如果不跳级,我不会有这样差的人缘。如果不跳级,我的基础知识肯定会比现在要扎实。想到这里,我似乎有点恨自己曾经跳级,它让我被迫做一个不合群的人!

但是,跳级难道不是我自己的选择吗?难道不是我内心的方向驱使的吗?想到这里,我的思绪戛然而止。一句俗语,让我突然理解了自己境遇的变化——“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跳级是我欠自己的“债务”。而我,只有通过三年的“苦行”去“还债”。

当然,我的生活也并非一片黑暗。就算是处在糟糕的境遇之中,北大依然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每每想到那美丽的未名湖、挺拔的博雅塔,我总会怦然心动,忘记眼前的不如意。这个梦想,珍贵到我根本不舍得把它讲出来。我曾无数次设想过实现它的时刻,更生怕它会被磨灭。

高一开学时,张思明副校长为我们进行了励志讲座。那次讲座,让我记忆犹新。张校长鼓励我们有大志向、大担当,他表示,希望看到我们以后能出现在各行各业成功的舞台上,为社会做贡献。说到激动处,他甚至以“获得诺贝尔奖”做例子。他还特意提到那年北大附中出了一名高考状元。张校长的话语为我的人生打开了一扇窗,那一刻,我心潮澎湃。有了志向的人,难道怕找不到方法?空有方法没有志向,方法又有何用?我也要做一个成功者,首先,我要以高分考入北大,充分证明自己!讲座点燃了我内心的激情,我由此获取了某种改变的力量。此后,通过详细了解,我设定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北京大学元培实验班。元培实验班几乎是北大各院系中录取分数线最高的,在那里,学生可以同时学习好几个专业的课程。

不错,我想去那里。但是,凭什么是我?想到这里,我怔住了。如果说,我曾是个幸运儿,那么我的幸运,到进入北大附中的那一刻起,已经到了极致。而要上北大,唯一的办法,便是勤奋。于是,我下定决心,吃三年苦,绝不荒废时光!在内心深处,我总感到自己有着巨大的潜力。不过,目前还没有什么可靠的依据能证明这点,甚至进入高中以后所有的依据都是相反的。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