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煎熬中实现飞跃

刚上初三的时候,我的课本还没有买齐。当时的我,常一节课和左边的同学拼桌,一节课和右边的同学拼桌。每当我挪动桌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眼睛就会盯向我。我既对给他人添了麻烦感到过意不去,又很怕受到他们的嫌厌。再加上成绩不够好,与同学们沟通不来,一举一动都在众目睽睽之下,每天我的心理负担都是很重的。虽然绝大部分同学都很友善,但我仍然有一种“林妹妹初进贾府”的感觉。我不再像过去那么放得开,而是十分拘束,时刻提着心,生怕自己做错什么。

过了两周,课本终于买齐了。但有几本必需的练习册却怎么也买不到。为了找这些练习册,父母绞尽了脑汁。有一本重要的语文练习册,还是爸爸从垃圾堆里发现后捡来的。估计是本年级哪位不爱学习的同学扔掉的。这本破破烂烂、纸张软黄、字迹差到家、发着霉味的练习册,却是我渴盼已久的学习工具。一拿到手,我便如饥似渴地做起题目来,力争赶上正常的进度。其实,书本的新旧、好烂,对于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来说,又有什么影响呢?

在刚进初三的这些日子里,每熬过一个小时,对我来说都是巨大的胜利。在半懂不懂的课堂中,能敷衍过老师的提问,便是我极大的心愿。以正常的水平答完一张正常的试卷,获得一个正常的分数,更是我最大的期盼。我甚至都不敢想明天和中考。每天唯有迈出脚步,前进,前进,再前进……

我的基础实在很弱,既要面对正常的学习生活,又要疯狂地补过去的课,每天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好在,通过合理的自我定位、量化目标(也就是本书第五章讲的“知”),我的效率很高。一些前一天还令我难以理解的概念,往往第二天就变成了题目中出现的“老朋友”。有时,我也对自己的进度感到不可思议。不过,我没有时间去回味,“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晚上11点,闭上眼睛时,我疲劳到什么都不愿意想。早上6点30分,睁开眼睛时,我便像上了发条的表一样,开始新的一天。

这就是我的初三。特别的选择给我带来了特别的际遇。通俗点说,便是“自作自受”。那些日子是极其辛苦的,但苦中竟然隐隐地透着一种幸福。那是一种难以名状的充实感、成就感。渐渐地,我甚至已经脱离不了那种感受了。或许,我已经“中了奋斗的毒”,总之,一进入学习的状态,便难以自拔。

将近三个月过去了。一团糟的知识,好像捋顺了。更重要的是,我发现,我整个人仿佛脱胎换骨一般,对知识掌握得格外透彻,脑容量好像扩大了一倍。我的心态格外稳健,似乎看到一切难题都不再畏惧。我的爆发力格外强,随时都做好了应考的准备。在人际关系方面,我放下了许多负担,可以自在地与同学们相处了。

这时,期末考试来了。一鼓作气的我,考了初三全年级第一名。此时,我可以说,初二跳级成功了!

我相信,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都有过煎熬的岁月,但等回头看这些经历时,就会发现,煎熬不是坏事,它是一种难得的人生体验,是对我们的洗礼。

随着中考的临近,我愈发感到,对于已经经历过很多考验的我来说,“决胜中考”不会是一件多么难的事了。毕竟,我已经多次成为了“小概率事件”的主角,早已进入了一种良性的奋斗轨迹之中。当年八月,我如愿以偿地接到了北大附中的录取通知书。

“再见了,高井中学。”我挥挥手,对着学校的大门说道。离别的那一刻,没有浓浓的不舍,只有深深的感恩……

回顾我的“两年制”初中,我感慨万千。想想自己走过的道路,有时觉得它是那么真实,有时又觉得它是那么不可思议。也许你会发现,这两年中我走的每一步都看似设计好的,实际上又都是始料未及的。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未来的路该怎么走。但是,只要我们时刻惦记着目标,并把眼前能做的事情做到最好,关键时刻,总会有一条合适的路出现在前方。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