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里驱十五日(1)

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两大军事高手再次斗法。蒋介石改用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兵法,再次发动进剿。毛泽东以不变应万变,调虎离山,从富田打起,向东横扫,酣畅淋漓,大破敌军。彭德怀对毛泽东用兵大为叹服,称他为诸葛亮。

第一次反“围剿”刚结束不久,蒋介石就于1931年2月派军政部长何应钦为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准备对我红色根据地进行第二次“围剿”。

此次,蒋介石吸取上次“长驱直入,分进合击”的教训,改用“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紧缩包围”的战术,公开叫嚣,要“会师武昌,于国民会议召开前肃清朱毛”。蒋介石还特别向曾国藩学习,允许士兵在打胜仗后大休三日,以鼓动士气。蒋介石在召开军事会议时,紧握拳头,大声宣称:“三个月内消灭共军。”

一时间肃杀之气又起,正如毛泽东在《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中所写的:“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当时情况即是如此,何应钦调集了二十个师又三个旅,兵力共二十万。临行前,他向蒋介石交代:“这次围剿朱毛,要厚集兵力,严密包围,以缓进为要旨;以主力分别由东、北、西三面进剿,一部由南面协剿;依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之原则,严密封锁,逐渐紧缩包围圈,以避免被红军各个击破。”

20世纪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两大军事高手即将开始第二次斗法了。

让我们先来看看蒋介石以什么兵法来对付毛泽东吧。

蒋介石首先在他的《剿匪成败与国家存亡》一文中提出了他的五项战略构想:

第一,“封锁政策”:即严密封锁,做到“使敌无粒米勺水之救济,无蚍蜉蚊蚁之通报。”当时江西有所谓封锁地带,其中堡垒星罗,巡探密布,就是要断绝共区一切交通,使粮秣食盐等一切经济资料不得丝毫进到共区。

第二,“交通政策”:交通政策与封锁政策相对。反过来说,就是要消极地阻止共方的交通,而积极发展国军方面的交通。无论道路、电报、电话、输送、通信、传令等一切交通设备和交通人员及其工作,俱国军命脉,操国军胜败生死之权。战争就是争取时间,谁能节省时间,行动迅速,谁就胜利。换句话说,作战全靠机动,谁能机动,谁就成功。交通政策就是要机动敏捷,这是剿灭共军的一个主要战略。

第三,“工事政策”:国军只要到了与共区接近的地方,无论是准备驻一天两天、一月两月,军队一到,立即将防御工事做好。并且只要有余暇,还要督促指导老百姓修筑碉堡,设寨围墙,与军队打成一片。国军只要有了据点,就有了凭借,便可站得稳,无论共军怎样袭击,总可以抵得住。勤做工事,坚壁清野,是致共军死命的一个最稳实而可减少牺牲的方法,亦即是多出汗少流血的道理。

第四,“挺进游击”:共军根本不用正规战术,其长处就在于跑路、伺机、侦察、化装、袭击而已。现在国军要剿共,也要能善于此道,用共军的战术才能消灭共军。胡林翼曾根据他剿匪的经验说过:“与其守于境内,不如战于境外。”意思是说剿共必须随时随地,找到共军的弱点,一有可乘之机,马上就要出击进攻,易守为攻,出奇制胜。(蒋介石曾将游击战术,简括为“轻装急进,便装远探,秘密敏捷,夜行晓宿”四句话。)

第五,“争取主动”:国军从事一切战争,都有一个最紧要的原则,就是要主动。凡能依自己的计划,支配整个战局演变者便是主,便谓之立于主动地位。凡是属于主动,便常是胜者;陷于被动,便只有失败。

蒋介石也并非草包,他熟读历代兵书,精通打仗,他又将主动的战略演化为下列十点:

一、以静制动:胡林翼曾说:“驭天下之至纷者以静”,就是要“以主待客”、“以逸待劳”的道理。

二、以拙制巧:懂得以静制动的道理,就很容易明白以拙制巧的精义。就是共军以很巧妙的方法扰乱国军,国军要以坚忍、实在、稳当的方法来制伏它。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