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清早,我正在喝酸奶,看诊者就拎着资料袋进来了。我瞟一眼时间,才七点四十。是个60多岁的老先生,一身户外装:冲锋衣,登山鞋,到处都是口袋的卡其布裤子。看着面色红润,挺健康的样子。
我放下酸奶,询问地望向他。他连忙摆手:“你喝你喝,我只是咨询咨询,不耽误你。我怕上班了人多,嫌我啰唆。”我笑了,这么通情达理的老人。接过资料袋慢慢翻着看,他一旁解释,是他老伴儿的,最近发了几次胸闷,含服救心丸就好了,去别的医院做了检查,医生没说什么,直接开了药吃,他不放心,再来问问。
我看完资料,确实是冠心病,还没到放支架的地步,只需要长期吃药。我跟他解释了一遍,他戴上老花镜,认真地听着,还向我借了一支笔做笔记。我问他医生开了什么药,老先生只记得阿司匹林。我说不要急,只要是能做诊断的医院,开的药一定是正规的。老先生不放心,看看时间说:“她应该起床了,我试试打电话问问。”我再看一眼时间,已经八点过了,有几位患者在门外等了,我伸手招他们进来。等电话接通,他道歉耽误了我时间。我笑着摇头,随手处理了几个开检查的患者。
电话通了,听见对面一个清脆的声音“喂”。老先生小心翼翼地问:“你醒了没?我在医生这里,医生问你吃的药是哪几种,我记不全了。莫着急,慢慢找。”我暗笑,好一个体贴的丈夫,是找了个小媳妇?不对呀,都有冠心病了,不年轻啊。电话里报了几种药名,我说:“没问题,就按医生说的吃就可以,别随便停药。”他对着电话讲:“听到没,医生说了,要坚持吃药,不能停啊。”
挂了电话,他笑着对我说:“她呀,只听医生的话,我说要天天吃药那是不行的。”我也笑,说:“你俩挺恩爱的。”老先生得意了,比画着:“我俩结婚50年了,我今年68岁,她66岁,我身体挺好,准备开车带她去北京,所以看看,免得路上出意外。”我惊讶:那可是一千多公里的路程啊。老先生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不着急,有时间,慢慢开,隔两个小时休息休息。我是大连人,孩子都在北京,去住段时间。哎,医生,听你口音,也是东北的吧?”我顿时觉得亲切了:“我是丹东的。”“听着就是老乡的音,老家还有人吗?”我摇摇头,“都在本地了。”心里想念起东北的饺子和酸菜来。我又叮嘱了几句路上的注意事项、必备的急救药品,老先生去了。
快中午时,老先生又来了,身后跟着一个差不多岁数的老太太,打扮得清清爽爽,真般配。跟我介绍:“我媳妇自己来听你说说。”随手放下一个小袋子:“她听说你也是东北的,一定要给你带些榛子。不值个啥钱,只是这里难寻。”
我想推辞,老太太一口东北腔:“拿着,老乡嘛。”
我不再推,收下了。又解释了一遍病情和注意事项。
老两口告辞,站在门口对我挥手,我也挥手:“祝你们旅途幸福。”一生在相爱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