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1)

中国,北京,首都机场。

这是看似寻常的一天,T3航站楼里黑色的航班时刻牌引人注目地悬挂在旅客出口的位置,跳动的数字,揭示着航班的动态。准备乘机的人拖着带轮子的行李箱,经过天桥到达大厅,行李箱的轮子经过刻有横槽的大理石地面发出哗哗的响声。接机的人们翘首以待,虽然知道几乎不可能,但心中总是期待航班能早一些到达,能够早一些看到自己的朋友、亲人……机场的每一天几乎都是如此,机场的气味让人熟悉又陌生,这是一个过客的空间,忙忙碌碌的人群,来来往往,似乎永不停歇。

上海虹桥飞往北京T2航站楼的南航航班正在降落,飞机在8时50分加入进近程序。五边气流平稳,跑道清晰可见。机长命令“放轮,襟翼15”,一切按照标准程序进行。完成着陆检查单,机长心中默念了一遍复飞动作,脱开了自动驾驶。进跑道入口时,飞机状态稳定,距地面10英尺,机长柔和地收光油门,飞机平飘一段后顺利接地,刹车后走完着陆程序,然后滑行前往停机口,一切正常。

今天的北京早晨,雾霾稀薄,与以往那种雾气昭昭、空气呛人的天气不同,阳光还是顽强地透过薄薄的晨雾洒落在地面。地铁中,步履匆匆的人群依旧拥挤不堪,脚步声隆隆地奔上奔下站台。早春的北京天气还不算太热,伴随着列车的摇摆,人贴人挤在一起,还可忍受。四环路上,早已是车流滚滚,这个时间照例是要堵车的,喇叭声此起彼伏,忽左忽右,代表大家的心思早早进入了工作状态。

城市的南部,一个高楼掩映中的小区,这是我喜爱的居所。不过,更准确的解释,这应是我的“办公室”,因为我在这里工作的时间远远超过在办公室工作的时间。

清一色的美式两层小建筑,多年来随着城市化,住客来来往往,早已是今非昔比,各家各户随心所欲地搭建,从简化版的天安门到想象中的古罗马,什么风格都有,建筑不断地伸展四肢,小区日益变得奇形怪状。不过,与周边的高大建筑和喧嚣的人群相比,这个密度不高也能接地气的小区,终究还是享有几分闹市中的宁静。我看重的就是这个,所以在这里住了7年时间。

早晨起来,这个时候不用照镜子也知道自己的一脸倦容。昨天夜里工作得太晚了,夜色带给人的宁静总是吸引着我,让我的思路更加清晰,工作更顺手,往往一做就做到很晚,只有当深深倦意彻底席卷了神经系统,我才会想到去睡觉。只是第二天挣扎起床的时候会有些困难,这种时候就要靠各种美味的咖啡来振作精神了。我已经忘记从什么时候开始爱上咖啡的,慢慢地开始学会欣赏咖啡的香味,慢慢地也知道了巴西咖啡、非洲咖啡的不同味道。实际上,咖啡已经伴随我很多年了,颠沛流离的国外生活,有的时候一个人坐在咖啡馆,要来一杯咖啡,香味飞扬起来的时候,你的记忆也就随之回到了熟悉的家乡。也许就是从那些时候开始,咖啡就成了自己的忠实伴侣吧。

我端着一杯咖啡坐在写字台前打开电脑,眼睛盯牢电脑屏幕,一边浏览着信息内容,同时手指还敲打着键盘。这样的流程每天都在重复,这是我们这样的信息怪人每天清晨起床后必做的功课,浏览当天的信息,看看当天有兴趣的大事。很多时候,我自己也不禁怀疑,每天清早开始这样的寻找工作有意义吗?瞟了一眼桌上的罗伯特·库尔茨班的《人人都是伪君子》,书中一段话是这样说的:巴里·施瓦兹(Barry Schwartz)发现,我们很多人就算知道收集某些信息是在浪费时间,但是仍然会这样做。回想一下你逛超市时,停在一排排香波面前犹豫不决,就像小鹿被车灯怔住了一样。原因是,人们往往要使自己的购物最优,即使最划算的商品比仅次于它的商品只好一点点。

皮特·托德(Peter Todd)的比喻要比巴里·施瓦兹的更有趣,他说在确定自己找到最佳配偶之前,人们总会不停地寻找,而结果都是悲剧。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