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编谣言的,都不是一般人(3)

万顺龙说:“你这话,我担当不起。”他又指着庄智奇:“庄总,早听说你是大才子。你给我说说,那书有什么问题?”

庄智奇放下酒杯,说:“书的确是本好书,我们只有顶礼膜拜的份。但我有一个疑问,今天正好向万总讨教。作为一本成功商人写的书,书中谈商业的篇幅不多,更多在谈历史、谈艺术、谈人生,不知当初万总是怎么考虑的?”

素来好为人师的万顺龙,自然不会放过卖弄学问的机会,他坐直身子开始侃侃而谈:“南怀瑾先生说过,所谓历史,常常人名、地点、时间是真的,内容却是假的;小说呢,人名、地点、时间都是假的,但那个故事往往是真的。叫我写一部顺龙集团的商业发展史,怎么写?里面有很多东西,都是不能拿出来与外人分享的。可如果要违心讲假话,那我还写书干什么!所以,我决定少谈商业。总之,有些话我不能说,但说出来的一定是真话。”

杜林祥默不作声,他知道万顺龙这番话确是有感而发。就说顺龙集团发展历程上,姜菊人所给予的巨大帮助,万顺龙敢写吗?还有万顺龙机关算尽,甚至不惜使阴招,让我杜林祥在摩天大楼项目上栽了个大跟头的事,他会写吗?所有这些,实在不足为外人道也。

别说顺龙集团了,现在中国哪家企业,敢把自己的发展历程毫无保留地摊在阳光下?这些年来,杜林祥就从没读过企业家传记之类的书籍。在他看来,书里那些激动人心的励志故事,还是留着去忽悠大学生吧。

“按万总这么说,那历史书就没有读头了。”庄智奇笑道。

万顺龙正色说:“读当然要读,但正如孟子所讲,尽信书不如无书。我随便举个例子吧,比如三国时的夷陵之战,历史学家都评价说刘备不听诸葛亮的劝告,执意兴兵,最终惨败而回。但我认为,刘备力排众议决定出兵,倒是一个真正的战略家。”

杜林祥读书不多,但对于《三国演义》却是烂熟于心。他不解地问:“事实最后不是证明,刘备败了吗?否则也不会有白帝城托孤。”

“林祥,你这就是以成败论英雄了。”万顺龙说,“《三国》我不知道读过多少遍了,越读到后来,就越觉得刘备当时必须伐吴。关羽大意失荆州,等于把一个战略要地拱手让人。失去了荆州,就注定蜀汉政权只能偏居一隅,永远不再有逐鹿中原的机会。”

“为什么这么说?”万顺龙自问自答,“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几十万大军想沿着这条险路杀出去,何其困难!所以诸葛亮六出祁山,都失败了。退一步说,就算他成功了又怎么样?出了祁山,大军还在陕西一带,离魏国的首都远着呢。但荆州不同,从荆州出发,四面都是平原,粮草辎重便于运输。只需几天时间,大军就能直指许昌、洛阳。”

见众人听得聚精会神,万顺龙愈发得意:“所以对于刘备来说,荆州不能丢。丢了荆州,就丢了国运,往后哪怕撑个几十年,也不过苟延残喘。况且从当时形势分析,蜀国兵强马壮,是有可能夺回荆州的。蜀、吴交战之初,蜀军不就势如破竹吗?换作我是刘备,也一样会以倾国之兵,杀向荆州。”

“过去人们指责刘备伐吴,是出于一时义愤,为关羽报仇,这更是无稽之谈。”万顺龙说,“刘备一代枭雄,连儿子都可以摔,哪里会在乎一个兄弟的死活?况且关羽死在公元219年,刘备伐吴是在公元221年,中间隔着整整两年呢!刘备绝不是一时意气用事,而是为自己出兵找个借口而已。”

“听万总这么一说,还真有道理。不过为什么会有夷陵之败呢?”庄智奇此刻也来了兴趣。

万顺龙说:“出兵讨吴,战略上是正确的,但具备战略眼光的刘备,在战术上犯了大错。蜀军百里连营,营寨又都是由木栅所筑成,周围全是树林、茅草,一旦起火,就会烧成一片。最后,让陆逊火攻得手。”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