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委是政策的加工厂 2

国家行政机关客观上具有与地方展开信息交流并且对地方工作进行评价的职能。地方部门的工作人员到北京,既希望得到一定的资源,也希望得到一定的信息,知道国家部委具体部门的基本工作意见。同时,地方部门的负责人遇到一定的困难,也希望从国家机关的有关部门得到答案。还有一种工作方式就是抓典型。这是地方对全国政策产生直接影响的重要渠道。地方为了创新行政工作,往往希望成为全国的试点单位,或者成为全国的模范典型。推动农村选举,客观上就是运用抓典型的办法逐步推进的;孤儿福利制度的经验,也是在山东威海市先行示范,后来则是广西防城港市全面建立孤儿的福利制度。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之所以没有出现大的动荡,并且能够较为成功不断推进,一个关键的经验就是,国家部门相当尊重地方经验的创造力,同时也照顾地方经验的多样性。国家部门并没有拿一个尺度来要求所有的地方,允许地方进行不同的试验。

回顾过去的经验,正是邓小平理论中“摸着石头过河”的论述,使中央政府各个行政部门避免了传统中自以为是甚至对地方颐指气使的态度。其实,人类社会的发展,凡是发展速度相当快的国家,哪有一成不变的公理和模式?允许地方大胆地试验,国家行政部门就可能少犯一些大的错误。

我并不同意那种认为“水太深了,就摸不着石头”的说法。其实,所谓“摸着石头”,就是要注意避免过于主观的理念。即使是一些改革的办法,也要注意摸着石头,不要一刀切。因为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官员的刚愎自用是相当常见的一种现象。特别是一些以改革、反贪污腐败为口号的行为,往往把事情说得很绝,把改革与不改革尖锐地对立起来,把具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描述为罪大恶极,实际上容易走极端,不利于大家打开思路,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当然,尊重地方,并不是事事尾随地方,完全没有国家行政部门的意见。

部委的业务司局客观上是政策的加工厂,需要将党中央、国务院和部长的指示进行深度领会,以此为基础,来制定具体的行政指导政策。如果不进行深度加工,只是上级政策的传声筒,那就说明部门的职责没有到位。业务司局的政策加工和转化职责的履行,是具有较大挑战性的工作,因此特别强调专业性。民政部曾经推行业务轮岗办法,交流岗位的司长们都有一个体会,那就是:三月无外行,三年无内行。也就是说,到一个新的业务司,三个月以后,可以不说外行话,但在三年之内,一般不会特别熟悉并且会有全面系统的创举,除非学习精神极强,能够及时把握住单位的得失、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所在的司局与地方的交往,往往是司内已经有成型的方案,然后

再与地方交换意见。许多方面,地方都要修改。也就是说,一定要先有主

导性的意见,然后再与地方进行积极的互动,才会形成良性互动的机制。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