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回顾与省思 (9)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无条件投降之分析

【易毁性的评估】

面对着日益加紧的美军攻势,日本当局对于所面临的威胁又是如何评估的?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必须依照不同时段、不同背景和不同反应来分别加以解析。在这种解析过程中,可以像抽丝剥茧一样终于找到日本人决定投降的原因。首先要提出一项观念即所谓易毁性(Vulnerability),就是指某种威胁对于某种目标所能构成的伤害程度。目标可以分为两类:一为平民,另一为军队,所以易毁性也可分为两类:一为平民易毁性,另一为军事易毁性。此处所谓军队仅指日本国内兵力而言,不包括其在海外残余兵力。易毁性的程度可分四级,即低级、中级、高级、最高级。当达到最高级时也意味着此种威胁已经达到无法抗拒的程度,于是受威胁者除投降外即无其他的选择。

其次,又必须说明战时日本的决策模式。概括言之,日本国家政策的决定权是操在三方面的手中,即内阁、军方和天皇。从表面上看来,日本是采取内阁制,但实际上,军人所享有的权力最大,至于天皇,通常都是保持超然立场,不过在紧要关头仍能发挥其影响力。

平民易毁性

1944年6月以前,日本社会从未受到外来的攻击,也许只有1942年4月杜立德所作的象征性空袭为惟一例外。1943年10月,日本政府命令都市地区疏散不必要的人口,民间却阳奉阴违,不予理会。从1944年6月到11月,易毁性还是很低,在此阶段中,只有从四川起飞的B-29曾对九州南部作过几次空袭,损失非常轻微。到1944年11月,B-29开始以马里亚纳群岛为基地,轰炸日本的工业区,于是平民的易毁性随之增高而达到中级的水平。

1945年3月之后,美国陆航军发动大规模燃烧攻击,使日本平民损失惨重,一切防护措施也都无能为力,于是易毁性升至高级的水平。在整个夏季,美军轰炸的范围日益扩大,架次数也日益增加,连较小的城市也难幸免。等到原子弹投下时,日本平民的易毁性已达到最高级的水平。原子弹的威胁最初并不显著,但若等到美国生产更多的武器,则整个日本所受毁灭将达到无限程度。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