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的有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等党派的代表和无党派人士。代表们的政治成分是复杂的,政治见解也各不相同。基本说来,包括左、中、右三个方面。这三方面反映着不同的阶级要求,有着不同的纲领:以工人阶级为首的人民大众的政治代表(共产党),纲领是革命的民主;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中国民主同盟等),其纲领基本上是改良的民主;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国民党反动派及其附庸青年党等),纲领是法西斯独裁。因此,会议充满着斗争。争论的焦点仍然是军队国家化和国家民主化的问题。
国民党的代表提出了所谓必先实行军队的国家化,然后才能实现国家的民主化的主张。这也就是蒋介石所一再标榜的“你先交出军队,我就给你民主”的阴谋。这一反动主张的真正目的,是要消灭人民解放军和解放区的民主政权,让他更方便地去奴役全国人民。而一部分中间人士,则抱着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幻想,提出要“共产党在军事上让些步,国民党在政治上让些步”的所谓“希望”;有的更幻想双方交出军队,而由他们代表“国家”,出来加以接受。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自己的革命主张:要实行军队国家化,必须首先实行军队民主化和国家民主化。
因为世界上没有抽象的国家,也没有抽象的军队,共产党所主张的军队国家化的“国家”,必须是人民大众的民主国家,而不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法西斯独裁国家;军队必须是军民一致、官兵一致的人民军队,而不是国民党军阀主义的反人民军队。要把蒋介石独裁统治的国家变为人民民主的国家,根本的关键就在于把蒋介石的军阀军队改造成为人民的军队。因此,只有根本改造了蒋介石的反动军队和蒋介石独裁统治的国家,再实行军队的国家化,才有革命民主的意义。概括说来,军队的民主化是国家民主化的前提,而军队民主化和国家民主化则是军队国家化的两条根本原则。
会议期间,共产党经过尖锐的斗争,广泛地团结了中间势力,孤立了蒋介石,加强了自己同蒋介石国民党进行斗争的地位。1946年1月31日,终于迫使蒋介石同意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和根据民主原则改组国民政府、整编全国军队、修改选举法草案和召开国民大会五项协议。这些协议虽然不同于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的纲领,但在不同程度上有利于人民而不利于蒋介石。它在实质上,否定了蒋介石的反革命内战政策和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法西斯统治,因而大大鼓舞了人民的革命斗争,而使蒋介石国民党发动内战,在政治上陷入了极大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