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将至》 中文版序

亲爱的中国读者:

我这本关于古巴导弹危机的小书《午夜将至》能够在中国出版,心里很是高兴。尽管这是本历史作品,但我相信它对当今的世界也有颇多助益。倒回至1962年,那个时代的国际事态几近失控,我们需要的是能够清醒地做出可靠决策的领导人,不仅是为了本国国民的福祉,也是为了全人类的福祉。

古巴导弹危机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危急的时刻,两个敌对的超级大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地站在世界毁灭的悬崖边缘,而我写作《午夜将至》的目的,就在于为这一事件披露出新的内涵。我想把诸位读者领至华盛顿、莫斯科和哈瓦那的“权力走廊”幕后,领至冷战的前线,那里部署着潜艇、飞机和导弹基地,两边对峙的军队已经为核战争做好准备。尽管我们今天面对的国家安全问题和1962年的截然不同,苏联早已不复存在,中国已经发展成一个军事大国,种族冲突在世界的大部分地区蔓延,但是爆发战争的风险依然很高。

在这种种危机之中,最有可能的便是突发战争。所谓的“突发战争”主要指由于政治失策、反常事件、领导人之间的信息沟通缺失以及单纯的人为失误,导致冲突失控进而爆发的战争。约翰·F.肯尼迪和尼基塔·赫鲁晓夫都亲身经历过战争恐惧的洗礼,都是理性之人。两人尽管都曾部署过自己难以驾驭的军事力量,迫使所有人离核战争仅有一步之遥,但他们都不愿让这个世界一头扎进核末日的深渊。

肯尼迪和赫鲁晓夫的优点在于他们明白(也许有点姗姗来迟),即便是最睿智、最强势的领导人,也不可能完全把控事态的发展。正如我在书中所言,1962年,真正的危险并非来自那些“理性的角色”,而是来自于那些“非理性的角色”,他们意外地登上舞台,却有可能改变历史的走向。那个在1962年10月27日飞往北极执行采集空气样本任务,却误入苏联领空的美国U-2侦察机飞行员便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无论是肯尼迪还是他的那些顾问,都对这架在关键时刻偏离航道的U-2侦察机一无所知。他们同样不知道的是,事发之后,苏联派遣了几架米格战斗机,试图击落这架迷路的U-2侦察机,而美国空军在仓促之中竟派出载有核武器的F-102战斗机飞往白令海峡应战。

肯尼迪和赫鲁晓夫就这样把世界带到了灾难的边缘,但他们也有足够的智慧,懂得在为时已晚之前各退一步。这场危机教会我们人的品格是多么重要。古巴导弹危机证明了在政治中,人的品格有时候可以起到多么重要的作用。如果在1962年担任美国总统和苏联总书记的是其他人,那么结果可能就会大不相同。

我们这个世界在1962年10月与核毁灭擦身而过。即便只是为了阻止这样的时刻再度发生,我们也有充分的理由继续研究古巴导弹危机。

迈克尔·多布斯

2015年4月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