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不确定的七大迹象(3)

5.后退

许多人会邀请我在他们演讲时观察他们的表现,从而指导他们进行改正。我发现当人思维卡壳的时候,往往会向后退一步。人在感到不安的时候会想和造成他不安的东西拉开距离。

假如你正在面试或约会,对方在交谈中突然后退,你们之间的距离变大,就说明他对你并不感兴趣、他觉得不安或觉得自己被冒犯了。如果他在说谎,他极有可能会向后退一步来表示自己和谎言无关,但一定要记得找破绽群。

6.肢体变化

我公司的格言是“动身,改变思想;识身,影响四方”。说谎的人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们会通过肢体动作的变化来改变想法,也就是说,说谎的人会通过改变他们的姿势——坐下、站起、翘腿等——来应对因说谎而产生的压力。我将这种改变称为肢体变化。

HBO曾播出过原创纪录片《法医迈克尔·巴登:验尸报告》,剧中的巴登博士是位非常有名的物理学家,同时也是一位资深法医。

该剧第十集有一个案子叫“湖中的女人”:一名叫达琳的观众在HBO官网观众互动版块留言,说她失踪数年的姑姑被人在一辆沉湖的汽车里发现,她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巴登博士看到留言,决定开始调查。这一集,在我看来,是很好的肢体语言培训示范片,但由于敏感性,我就只能和你们分享其中一小部分了。

在巴登检查遗体寻找死因的时候,节目组要找到达琳姑姑当年的丈夫。达琳和达里尔(死者的儿子)接受了节目的采访,他们都不喜欢也不信任死者的丈夫(姑且叫他史蒂夫吧,因为我实在想不起他的真名了)。

某天,还是小学生的达里尔放学回到她妈妈的汽车旅馆(他们一家三口都住在那里),被史蒂夫告知他妈妈不见了,随后史蒂夫自己也离开了。他们最后在佛罗里达找到了史蒂夫,并出钱要求他就达琳姑姑的死接受采访(采访人员其实是警察假扮的)。

在采访中,当警察略微表现出对他的怀疑时,史蒂夫马上就察觉到了,他开始紧张,并且要求提前结束采访。在这段采访中,史蒂夫暴露了很多破绽:他会频繁地眨眼、用力吞咽——身体由于压力而僵硬;他一度紧张到在采访中突然站起来(肢体变化)想从房间里出去!

可以说,他一直保持着一种“或战或逃”状态。他在讲话时也很有问题——回答问题使用反问句、讲话结巴、含糊其辞等。所以有段时间我们就利用这段采访视频作为教学示范片。最后我了解到他还是住在佛罗里达。噢,这家伙就是个教科书级的骗子,每个接受辨识欺骗培训的人都会承认这点的。

7.“匹诺曹”效应

我不知道卡洛·科洛迪在1883年写《木偶奇遇记》时有没有听过“匹诺曹效应”。他笔下的木偶小人在说谎时鼻子会变长。那你是否知道我们平日说谎时鼻子其实也会变长?但幸运的是(或者说不幸的是),这种变化用肉眼是看不出来的。

当人觉得有压力的时候,鼻子的某部分组织会开始充血,鼻头就会发痒。所以如果你看到有人表现得很紧张,还会挠鼻子,那他肯定是像匹诺曹一样说谎啦。

比尔·克林顿在听证会上否认他与莱温斯基的关系时,曾不止一次地在挠鼻子,甚至会用手把鼻子捂起来。可以说挠鼻子是人感受到压力的一个明显标志,至于当这个动作出现是否就意味着说谎,则需要你掌握更多的测谎技巧来判断。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