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出使西域十三年,始终不弃汉朝特使的符节。苏武牧羊十九年,每天忍辱负重,仍然手持大汉的节杖。后来,迎回中原时,那根节杖几乎成了一根光光的竹竿。但是,正是这种近似“痴”举的忠诚,让其得以成就大业,是愚也?是智也?
反观历史上,还有许多应时善变者,随时寻找投机的机会,不断更换靠山的门庭,最终大都是机关算尽,难以善终。《三国演义》中武功最高强的吕布,就是这样变来变去,“三姓家奴”,再后来想投靠新的主子,已经无人可信,没有市场了。民国年间的军阀石友三,初入吴佩孚部,后投冯玉祥部,再投阎锡山,后冯玉祥表示可以既往不咎,又回到冯部。1929年,被蒋介石收买,随即又与唐生智通电反蒋,兵败,又赶紧易帜到阎锡山旗下,躲过蒋的追究。1930年中原大战中,又投靠张学良,1931年,又受汪精卫拉拢,通电讨张。这一次,遭到蒋介石和张学良的南北夹击,石友三全军覆灭,成了光杆司令。两年后,他又勾结日本人,中间还一度编在宋哲元部下,最终。这位毫无诚信可言的军阀,在其准备正式投降日寇前,被人设计活埋于黄河岸边。
2. 弄虚作假是事业的大敌
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曾说,“要多干实事,少说空话。”他对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谢非和时任深圳市委书记的李灏说:“深圳发展这么快,是靠实干干出来的,不是靠讲话,不是靠写文章写出来的。要多干实事,少讲空话。”
他还回顾历史说:“毛主席不开长会,文章短而精,讲话也很精练。周总理四届人大的报告,毛主席指定我负责起草,要求不得超过五千字,我完成了任务。五千字不也是很管用吗?”
说空话,不干实事,弄虚作假,不忠诚、不老实历来是事业的大敌。妄想以这些小聪明、小手段,去博取官位,去对待工作事业,注定不可能有大收获。
在这方面,朱镕基同志竖起了一个很好的范例。他曾多次说,他是一个把讲真话当成做人原则的人。甚至因为这个原因,他特别喜欢中央电视台的敢于讲真话、针砭时弊的《焦点访谈》栏目。他在与该栏目的人员座谈时说:“自《焦点访谈》开播以来,尽管我不是最热心的观众,也是一个很热心的观众。”
在今天,这种讲真话、干实事的精神,尤其具有其珍贵的价值。近年来,诚信缺失已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先后出现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等事件,就是一种表现。有的官员,对组织决策阳奉阴违,嘴上说一套,实际做一套,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只讲虚的,不干实事,已经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这种人多了,不仅于事业发展无利,而且会严重涣散纪律,损害形象。是我们在提倡官德的过程中,尤其要反对的。
当然,这里所讲的老实做事,不是庸庸碌碌、无能无为,而是实实在在做人、踏踏实实干事、兢兢业业工作。老老实实做事可能会吃亏、可能会受委屈、可能被忽视、可能会丧失一些高官厚禄的机会,但从长远看,却会获得大的成功,获得更大的事业成就。与老实人相对照,有一些投机钻营者,做虚功、拉关系、搞奉迎,把心思和精力都用在“造势”和“谋官”上。这种人丢开做人做事做官最基本的底线和原则,丢开忠诚谋取一官半职,背弃老实贪得一时之利,也许可以有一时的收获,但终究不会对事业有大的推动,不会获得长久的发展。
三、诚信为社会之基
中国历史上有几次“大治”的时期,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在这些时期,均是政风和畅,社会诚信,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可以说,这些时期的社会状况才是较为理想的状态,虽然离人们想象中的理想状态还有差别,但已经为现实的社会运行状态树立了一个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