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候,虚荣又一次以一个极其正面的形象出现了。没干过,要装着干过;没经验,招募有经验的同学啊;刚一进校,就组织迎新晚会,这个团队一共就十来个名额,这等荣耀,让好多高中时期的文艺积极分子争先恐后的,气氛相当踊跃。
只有沈阳广播电视大学,只有这个学校,第一天就要求海泉干一件他从没干过的事,让他从大学第一天起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让他有机会体验站在台上是什么样的感觉。大学,不再让他难堪;大学,成了他的恩人。
由此,海泉在这所学校成了知名人物,人家能组织一台迎新晚会,还身兼总导演和主持人以及钢琴独奏,人家学习好、会弹琴,还会写歌,全才啊!后来,他还“荣升”校广播站站长,天天组织十几个编导播节目、主持节目、放歌。这个位置在那个年代的大学校园里,是一个无比风光的职务。据说,陈羽凡在学校里也干过这事。俩学生主持人,相隔几百公里,从没唱过歌,走在一起就成了歌手,红了15年,上哪儿说理去?
很多年轻人都可能因为某个机缘而说过要当歌手、当编剧、做营销,但那只是当下的一个梦、那时那刻的梦。面对新人,很多前辈会突然跳出来,用很严格的标准衡量,而忘记了这个年轻人可能只是刚入门的新人,甚至是没有受过任何专业训练的新人。
海泉是幸运的,幸运的是他在每一个关键时刻,遇到的都是鼓励,都是建议,从没有遇到有人说,你干不了这个。
但海泉也是努力的,年轻时的他也有梦想,可他没有跟任何人说,就自己埋头去练习追梦的功夫,当机遇来临,他之前看似笨拙的努力,就成了日后灵光乍现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