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照亮海泉的音乐之路(四)

最开始学琴,一堂课三块钱,后来涨到四块,再后来五块,老师特朴实,每次涨价还挺不好意思。这绝对是海泉在钢琴上的启蒙老师,他一直用鼓励的方式在对待这个学生。每过一段时期,海泉觉得疲了,要放弃要退缩的时候,老师都会单独跟他谈话,说自己觉得他弹得真的不错,以后可以准备考沈阳音乐学院的附中,继续练下去,然后是大学,可以考虑以后干这一行。每次面对这种未来的规划和憧憬,海泉都习惯性地装乖点头,其实内心总有个声音:我可不干这个!绝对不干!这事跟我有什么关系?

甚至在海泉还在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准备安排他在某个星期天的下午,在他另外一个学生的钢琴独奏音乐会上,穿插为现场听众表演一曲。海泉一听这个,赶紧说自己有一堆事,还转动脑袋瓜子想,如果老师不改主意,怎么把自己提前弄病。总之都快急哭了,就是怕在外人面前表演,打死都不干。

那个时候的胡海泉,觉得除了要义务替姐姐学钢琴外,自己和音乐完全八竿子打不着关系。那时的他连流行歌是什么都不知道,更别说当时已经大红大紫的谭咏麟、张国荣、齐秦、童安格这些歌星的名字了,在他看来,那是另外一个世界。好在老师一直没有强迫他,只是鼓励、再鼓励,一点点建立他在琴键上的信心、一点点培养他对黑白键的好感。

多年后,那位老师由沈阳调到北京,在解放军艺术学院任教。成为歌手的海泉也多方打听,终于又托人找到老人家,每一年在北京开演唱会,他一定提前把最好位置的票,送到老师家里。

跟老师学琴学到初中二年级,马上要面临中考继而面临高中择校了,这是被中国家长称为人生第一个转折的关键时刻。再加上他自己也不怎么喜欢弹钢琴,就中断了学琴。这个时候海泉的姐姐海英适时地把他又拉回到音乐的路上,姐姐给他买了一盘《理查德?克莱德曼钢琴曲》的磁带。因为之前他的技巧已经练到一个阶段,自己听着磁带、试着弹里面的作品没问题。这种方式对海泉来说,陌生又新鲜,他并不知道克莱德曼多有名,只知道学钢琴的孩子都说他是世界上弹钢琴最棒的。结果发现,这玩意儿自己也能弹,不懂的人听上去,“呦!胡海泉,你可以啊,弹得跟磁带里的一模一样,真厉害!”海泉立刻就来了兴趣,觉得这好玩儿!所以就天天弹,他把那里面所有的曲子都弹会了,喜欢的还反复练,练得特别熟,熟到能闭着眼、摇头晃脑、两只手充满感情地一起一落,很像那么回事。虽然这种兴趣完全是来自于虚荣,但毕竟给了他极大的动力,有了这些动力,不光他的弹琴没有中断,而且久而久之,他练明白了什么是伴奏、什么是和弦、怎么搭配和弦,甚至琢磨懂了怎么通过钢琴写歌。

其实,在那以前,从来没有任何人教过海泉如何伴奏、如何写歌、如何编曲,可偏偏源于最真实的虚荣和兴趣,克莱德曼成了胡海泉的第二任钢琴老师。那盘《理查德?克莱德曼钢琴曲》成了他为数不多的磁带里最心爱的一盘。

姐姐海英帮了海泉一个大忙,他从来没有想过,继续弹琴能改变他的人生,姐姐买那盘磁带具有偶然性,或者是那天口袋里零花钱宽裕,或者是那几天弟弟偶尔在家表现很乖需要奖励。种种的偶然因素加在一起,让姐姐把克莱德曼带进弟弟的音乐世界。当海泉把克莱德曼的曲子练得差不多的时候,他周围的同学都开始喜欢港台的流行歌了,海泉就很自然地把弹琴和弹流行歌结合在一起,他找到了自己对音乐的一种感觉。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