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1

海运仓2号上空的理想主义

理想主义是漂在海运仓2号上空的一种文化空气。

2010年,整个新闻界转载量最大的一篇独家报道是“文强的最后四小时”,是发在中国青年报法治社会版上的。作者是法治社会部的主任郑琳和重庆记者站站长田文生。法治社会版从2000年创立,至今10年了,打了不少漂亮仗,对法治、民主、公平、公正、民生的推动和维护,整个新闻界是有目共睹的,我也经常听到别的报社老总对本报这个团队的称赞,我心里挺美。我的这篇序言,也算是对法治社会部这10年以来工作成绩的一次总结和表彰。

我们中国青年报究竟要做什么样的报道?什么报道是本报安身立命之所在?就是

调查性报道。调查性报道是在如今资讯爆炸的时代,传统媒体竞争力最有力的体现,是本报的核心竞争力。普利策新闻奖这么多奖项当中,哪一项最受关注,正是调查性报道奖。调查性报道是中国青年报的拳头产品,而法治社会部,则是中国青年报生产调查性报道的拳头部门。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论断,读者只要看一下后面几页的目录,就会被这本书的精彩内容吸引了。

那么,怎么才能做好调查性报道呢?

第一,在选题中,国家利益是最高的。当国家利益和局部利益有冲突的时候,一定是国家利益至上。这是选题的价值基础。

进入中国青年报做编辑、记者,都要有政治观、大局观,永远是国家利益为重。什么叫政治,用最通俗的话说,政治就是关系到大多数人的事情。

中国这30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100年到150年的发展道路。我们曾经非常幼稚地认为,中国不会有污染,但现在发现根本绕不过去。我们曾经认为,可以绕开很多社会矛盾,现在也发现根本绕不过去。你既然在30年中实现了别人100年到150年的发展,你就一定要在这30年中集中承受他们发展中的社会矛盾。现在,社会矛盾集中地突出爆发了,怎么办?作为有政治观和大局观的报人,就需要一种建设性的监督态度。我做这个报道,是为什么?我不是为了摧毁,而是为了要把社会建立得更加和谐、更加平衡。

第二,我们可以不做宏大叙事,但我们的选题一定要有宏大关注。

宏大叙事是很令人生厌的,但是,一定要有宏大关注。比如讲,我们关注的是推动社会进步、服务青年成长。这是宏大的。但是,也有一类选题不是出于这种宏大关注,比如愤青情绪、不平情绪等。

如何做到有宏大关注,我认为,反而是要到基层去行走,去了解底层疾苦,靠铁脚板说话。范仲淹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句话换在今天,对于我们中青报人来说,就是要“上达天听,下接地气”。

我曾经送给报社的编辑记者一句话,“用脚采访,用笔还原”。有些人可能认为,采访是用录音机采访,那就错了。只有用脚采访,才能够采访出真实的,具有观点故事化、故事细节化的好报道。除此,新闻无法立身。

上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