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哈佛法学院,为自己的热爱而努力(6)

不仅是教授们对待学生平易近人,循循善诱,哈佛法学院的行政管理人员也是兢兢业业,他们确确实实地做到了“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我读硕士的一年是被服务的对象,博士第一年是硕士生的学生指导,在这两年的时间里对他们为法学院营造的社区归属感的努力有着深切的体会。

我在哈佛所接触到的每一项活动,从入学适应指导(orientation)、住宿,到课程安排、图书馆资源使用培训等,活动之后都会收到一份调查问卷,希望得到学生对其服务的评价和改进意见。这些问卷调查所得到的信息都会被认真对待。一个很夸张的例子是,有一次硕士项目办公室组织我们学生指导开会,其中一项议题是关于入学适应指导中的活动安排。入学适应指导为期7天,其中一天的一项活动——同时也是波士顿的著名旅游项目,叫做“水鸭子”(water duck),即乘坐一辆水陆两用的旅游巴士参观波士顿市区的历史景点以及出海口。项目负责人对我们说:“根据我们收到的反馈信息,同学们对“水鸭子”这个活动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活动很新奇有趣,但也有人认为太耽误时间而且收获不多。”为此,大家花了20多分钟的时间讨论到底这项活动是否应当予以保留,或是更换为其他的活动。也许有人会认为关注这样的细节实在大可不必,但我觉得这正反映了他们对待学生严肃认真的态度和真诚的努力。

除了令人高山仰止的学术和教授资源以外,我想哈佛园里还有一项很重要,甚至可能是最重要的资源,就是身边的同学。哈佛法学院的著名校友自不必多说,奥巴马总统及其夫人米歇尔都是法学院的校友,2012年与奥巴马竞选总统的罗姆尼也是(尽管哈佛作为左派民主党的大本营在大选中是“一边倒”地支持奥巴马);马英九则是法学院博士项目的毕业生。

有教授在课堂上曾经跟同学们开玩笑说:“你们如何对待老师倒是其次,但请一定对你们身边的同学好一些。你可不知道哪天你的同桌就成了美国总统,还能提拔你当个贸易代表什么的。”(奥巴马政府主管国际经济事务的副国家安全顾问兼贸易代表弗罗曼曾经是奥巴马在哈佛法学院读书期间的同学。)这话虽然是说笑,但却也很有道理。

哈佛法学院的学生来自于60多个不同的国家,每个人的经历和背景都不一样,而每个人背后的故事都可能是一部励志小说,同学之间的交流往往都会使人获益匪浅。我在决定做非洲研究和博士申请的过程中,就得到了许多来自非洲的朋友的大力支持,其中一些同学与我一样留在了哈佛读博士,还有几位则回到了各自的国家,准备竞选众议院的议员等。

孟子曰,人生有三乐。对于我而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修身齐家的基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则是更高的人生和生活乐趣。从北大到哈佛,尽管这一过程中有过失意也有过挫折,但我始终觉得我是最幸运的,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从一个拥有“完美的成绩不完美的性格”的懵懂少年,逐渐学会了时时反思与感恩,更是由于我在成长的过程中收获了最难能可贵的师友,所以这一路走来从不觉得孤单。

下一章

读书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