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科到商科,关键时刻决定职业走向(1)

我深深地热爱清华,这所园子带给我的,是无法用我单薄的语言描述出来的。是它铸就我的自信,开拓我的视野,在18-22岁这样的黄金年龄奠定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最终让我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还记得大学报到前的那个暑假,爸爸妈妈一边帮我准备上大学的行李,一边特别叮嘱我,到了清华,那里都是全国最优秀的顶尖学生,要调整好心态,不要总是想争第一,做好自己的事情,享受大学生活就好。可是我却从未这样想过。天不怕地不怕、积极乐观的心态一直伴随着我,热爱冒险刺激的我,就把这些都当做一场未知而刺激的冒险旅程吧!

我在清华就读的是环境工程系,大一大二的基础课程包括很多数理化基础学科,我的课余时间基本上是在物理实验室和化学馆度过的。清华人是踏实肯干、行胜于言的,周末的老图书馆是美丽的一景,古朴的砖墙爬满茂盛的爬山虎,光是看馆外整齐排放着的一排排自行车,就知道自习室已经相当满了。我着实喜欢这样安静的自习氛围和专注的读书时间,累了接一杯热水走出馆来在洒满金灿灿银杏叶的石砖路上溜达,或是骑车去最近的万人食堂或者七食堂赶早吃午饭,然后回来接着奋战,那样单纯投入的心境,是清华最独特最让人怀念之处。清华契和了我的价值观,更强化了我的价值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独立精神,自由思想,不骄不躁,踏实平和,这些都让我觉得这个园子属于我,我也属于这个园子。以至于毕业之后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我有时还会回到老馆捧一本旧书读一个下午,时间在那里变慢,心在那里安静了。

除了努力读书之外,大学生活更重要的是其他各种机遇。大一暑假,我作为队长和6名清华同学以及2名美国志愿者组成支教队,赴河南社旗县参加支教活动;大二作为北京奥运志愿者整个暑假在奥运场馆度过;接下来大三的半年,我又作为整个环境系第一个本科交换生赴香港大学交换。不把自己置入这样的环境,怎能知道自己的潜力?我不仅丝毫没有在成绩上感到吃力,相反更是在对外交流、社团活动中获得独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因为高中出国的影响,我很早便下定决心将来要出国深造。既然有了这样的打算,我在大一时就考了GRE和托福,当时的打算是毕业出国,继续攻读硕士,甚至是博士。这在大一大二时还只是个模糊的概念。然而到大三真正做决定时,我却陷入了怀疑。毕业直接出国意味着要继续研读我的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然而我却发现我的兴趣在商科。从大一开始除了主修的工程类、数理类学科外,经管学院成了我的第二系馆。在那里我第一次接触了风险投资、咨询、市场营销等领域的概念,旁听了几乎所有经济学的课程,还有很多商业领袖来清华做的讲座。我发现自己对商业领域的东西越来越感兴趣。从那时起我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应该去走那条顺理成章的路——毕业之后申请国外的环境系研究生。这条路没有太大风险,也是不错的出路。然而究竟是选择一条容易的路,还是另辟蹊径,而这条“蹊径”又是什么?整个大三下学期和那年暑假我一直都在思考和分析权衡中。当时找了一些学长聊他们出国后的经历,也和院系里一些老师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我确定继续读工程类的硕士不是我想要的,因此决定毕业之后先工作两三年,再申请国外工商管理硕士。

读书导航